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故国(故國)gù guó
(1).历史悠久的国家。《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2).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南宋 遗民词﹞多悽惻伤感,不忘故国。”
(3).本国;祖国。《战国策·燕策三》:“昔者, 柳下惠 吏於 鲁 ,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 柳下惠 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寧於故国尔。’”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於畴昔。”《花城》1981年第6期:“怕忘了自己是 中国 人,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4).故乡;家乡。 唐 曹松 《送郑谷归宜春》诗:“无成归故国,上马亦高歌。”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施公墓志铭》:“祈归故国,草木华润;世韙其退,有考其进。”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之十:“故国已随春日尽,鷓鴣声急使人愁。”
(5).旧都;古城。《史记·穰侯列传》:“ 齐 人攻 卫 ,拔故国,杀 子良 。” 司马贞 索隐:“ 卫 之故国,盖 楚丘 也。” 唐 刘禹锡 《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迴。”
(6).从前的封邑。《汉书·孔光传》:“ 光 復为御史大夫,二月为丞相,復故国 博山侯 。” ——《漢語大詞典》
(2).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南宋 遗民词﹞多悽惻伤感,不忘故国。”
(3).本国;祖国。《战国策·燕策三》:“昔者, 柳下惠 吏於 鲁 ,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 柳下惠 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寧於故国尔。’”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於畴昔。”《花城》1981年第6期:“怕忘了自己是 中国 人,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4).故乡;家乡。 唐 曹松 《送郑谷归宜春》诗:“无成归故国,上马亦高歌。”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施公墓志铭》:“祈归故国,草木华润;世韙其退,有考其进。”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之十:“故国已随春日尽,鷓鴣声急使人愁。”
(5).旧都;古城。《史记·穰侯列传》:“ 齐 人攻 卫 ,拔故国,杀 子良 。” 司马贞 索隐:“ 卫 之故国,盖 楚丘 也。” 唐 刘禹锡 《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迴。”
(6).从前的封邑。《汉书·孔光传》:“ 光 復为御史大夫,二月为丞相,復故国 博山侯 。” ——《漢語大詞典》
田园(田園)tián yuán
(1).田地和园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宋 曾巩 《上齐工部书》:“ 巩 世家 南丰 ,及大人謫官以还,无屋庐田园于 南丰 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延之 ﹞自此营建第宅,置买田园,扳结婚姻。” 徐迟 《狂欢之夜》:“一片寂静包裹着整个山林田园。”
(2).泛指农村。《史记·汲郑列传》:“后数月, 黯 坐小法,会赦免官。於是 黯 隐於田园。” 唐 杜甫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诗:“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羣。”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农村。《史记·汲郑列传》:“后数月, 黯 坐小法,会赦免官。於是 黯 隐於田园。” 唐 杜甫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诗:“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羣。” ——《漢語大詞典》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 缢死,上吊:自~。
-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 古同“京”,数目。
- 姓。
战后 zhàn hòu
某次战争以后。例如:战后问题。 ——《漢語大詞典》
穷荒(窮荒)qióng huāng
(1).困苦饥荒。《后汉书·王望传》:“是时州郡灾旱,百姓穷荒。”
(2).绝塞;边荒之地。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穷荒絶漠鸟不飞,万磧千山梦犹懒。”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他部从入穷荒,我鑾舆返 咸阳 。” 清 纳兰性德 《挽刘富川》诗:“穷荒苦焚掠,野哭声啾啾。” ——《漢語大詞典》
(2).绝塞;边荒之地。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穷荒絶漠鸟不飞,万磧千山梦犹懒。”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他部从入穷荒,我鑾舆返 咸阳 。” 清 纳兰性德 《挽刘富川》诗:“穷荒苦焚掠,野哭声啾啾。” ——《漢語大詞典》
日月 rì yuè
(1).太阳和月亮。《易·离》:“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丁玲 《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
(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论语·雍也》:“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刼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
(3).时令;时光。《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自少至今,从事於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岳飞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
(4).喻指帝后。语本《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论》:“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东观汉记·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
(5).犹天地。 唐 郑畋 《马嵬坡》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儂家日月。”《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
(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 ——《漢語大詞典》
(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论语·雍也》:“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刼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
(3).时令;时光。《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自少至今,从事於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岳飞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
(4).喻指帝后。语本《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论》:“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东观汉记·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
(5).犹天地。 唐 郑畋 《马嵬坡》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儂家日月。”《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
(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 ——《漢語大詞典》
逼 bī《國語辭典》
逼 [ bī ]
动- 威胁、强迫。如:「逼债」、「催逼」、「咄咄逼人」、「逼上梁山」。《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序》:「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
- 接近、迫近。如:「逼视」。宋·苏洵〈心术论〉:「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清·袁枚〈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栖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 狭窄。《文选·曹植·七启》:「于是人稠网密,地逼势胁。」
- 非常。如:「逼真」、「逼肖」。
逼 [ bì ]
- (一)之又音。
秋期 qiū qī
(1).谓男女相约聚会的日期。语出《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县北有 女观山 ,厥处高显,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於 蜀 ,屡愆秋期,登此山絶望,忧感而死。”
(2).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唐 沈佺期 《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唐 杜甫 《月》诗:“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 崔涂 《七夕》诗:“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3).秋试的日期。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吾大人虽离虎穴,未定归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当,子盍归待之。” ——《漢語大詞典》
(2).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唐 沈佺期 《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唐 杜甫 《月》诗:“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 崔涂 《七夕》诗:“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3).秋试的日期。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吾大人虽离虎穴,未定归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当,子盍归待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