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预秘书流。
黄滔〔唐代〕《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
八都词客漫喧然,谁解飞扬诰誓间。五色彩毫裁凤诏,
九重天子豁龙颜。巴山月在趋朝去,锦水烟生入阁还。
谋及中兴多少事,莫愁明月不收关。
却搜文学起吾唐,暂失都城亦未妨。锦里幸为丹凤阙,
幕宾征出紫微郎。来时走马随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
若以掌言看谏猎,相如从此病辉光。
贾谊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预秘书流。赋家达者无过此,
翰苑今朝是独游。立被御炉烟气逼,吟经栈阁雨声秋。
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九重天子豁龙颜。巴山月在趋朝去,锦水烟生入阁还。
谋及中兴多少事,莫愁明月不收关。
却搜文学起吾唐,暂失都城亦未妨。锦里幸为丹凤阙,
幕宾征出紫微郎。来时走马随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
若以掌言看谏猎,相如从此病辉光。
贾谊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预秘书流。赋家达者无过此,
翰苑今朝是独游。立被御炉烟气逼,吟经栈阁雨声秋。
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贾 ( 賈 ) gǔ/jiǎ
贾 [ gǔ ]
- 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行商坐~。
- 卖:余勇可~(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 姓。
谊 ( 誼 ) yì
谊 [ yì ]
- ◎ 交情:友~。交~。情~。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名-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 姓。如明代有才宽。
-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承 chéng《國語辭典》
承 [ chéng ]
動- 奉。《左傳·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請。」
- 蒙受、接受。如:「承蒙」、「承贈」。《左傳·僖公十五年》:「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 擔當、負責。如:「承擔」、「這件事情由你來承辦。」
- 繼續、繼承。《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 姓。如漢代有承宮。
宣室 xuān shì
(1).古代宫殿名。 殷 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 武王 甲卒三千,破 紂 牧野 ,杀之 宣室 。” 高诱 注:“ 宣室 , 殷 宫名;一曰 宣室 ,狱也。”
(2).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 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 宣室 鬼神思 贾谊 ,中原将帅用 廉颇 。”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漢語大詞典》
(2).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 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 宣室 鬼神思 贾谊 ,中原将帅用 廉颇 。”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漢語大詞典》
召 zhào/shào《國語辭典》
召 [ zhào ]
动- 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如:「召唤」、「召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召 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 招致、引来。如:「召祸」。《书经·微子》:「降监殷民,用乂雠敛,召敌雠不怠。」
召 [ shào ]
名- 国名。周畿内国,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 姓。如汉代有召平。
左思 zuǒ sī
(约250—约305) 中国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其诗《咏史》八篇为其代表作。曾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当时豪富人家竞相传抄,以致“洛阳纸贵”。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漢語大詞典》
唯 wéi《國語辭典》
唯 [ wéi ]
副- 独、只有。《易经·同人卦·彖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楚辞·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通「惟」。
- 以、因为。《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希望、祈使。《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
- 听任、听随。《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庄子·说剑》:「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 虽。《荀子·性恶》:「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通「惟」。
- 发语词,无义。《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汉书·卷四○·张良传》:「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通「惟」、「维」。
唯 [ wěi ]
名- 对于尊长的应答之词,表示恭敬的意思。《礼记·曲礼上》:「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唯。」
预 ( 預 ) yù
预 [ yù ]
- 事前:~习。~计。~见。~先。~言。~科。~测。~料。~祝。~知。~谋。~感。~算。
- 参与:干~。参~。
秘书(祕書)mì shū
(1).职务名称之一。我国现今秘书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领导人综合情况,调查研究,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等。
(2).使馆中介于参赞和随员之间的外交人员。分一等秘书、二等秘书和三等秘书。受使馆首长之命进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
(1).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宫禁秘藏之书。《汉书·刘歆传》:“及 歆 校祕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 歆 大好之。” 汉 张衡 《西京赋》:“匪唯翫好,乃有祕书,小説九百,本自 虞初 。”《晋书·荀勗传》:“及得 汲郡 冢中古文竹书,詔 勗 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祕书。”
(2).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谶纬图箓等书。《说文·易部》:“祕书説曰:日月为易。” 段玉裁 注:“祕书,谓纬书。”《后汉书·郑玄传》:“遂博稽六蓺,粗览传记,时覩祕书纬术之奥。”
(3).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朝廷机要文书。
(4).官名;职务名。古代称掌管图书之官。如 汉 以来之秘书监、秘书郎皆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 唐 李商隐 有《代秘书赠弘文馆诸校书》诗。
(5).官名;职务名。掌秘要文书之官,如 三国 魏 之秘书令、秘书丞。 ——《漢語大詞典》
(2).使馆中介于参赞和随员之间的外交人员。分一等秘书、二等秘书和三等秘书。受使馆首长之命进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
(1).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宫禁秘藏之书。《汉书·刘歆传》:“及 歆 校祕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 歆 大好之。” 汉 张衡 《西京赋》:“匪唯翫好,乃有祕书,小説九百,本自 虞初 。”《晋书·荀勗传》:“及得 汲郡 冢中古文竹书,詔 勗 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祕书。”
(2).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谶纬图箓等书。《说文·易部》:“祕书説曰:日月为易。” 段玉裁 注:“祕书,谓纬书。”《后汉书·郑玄传》:“遂博稽六蓺,粗览传记,时覩祕书纬术之奥。”
(3).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朝廷机要文书。
(4).官名;职务名。古代称掌管图书之官。如 汉 以来之秘书监、秘书郎皆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 唐 李商隐 有《代秘书赠弘文馆诸校书》诗。
(5).官名;职务名。掌秘要文书之官,如 三国 魏 之秘书令、秘书丞。 ——《漢語大詞典》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名-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