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炉方扇物,何处预陶甄。

宋庠宋代〕《苦热

溽署南方候,贞光大火天。
流金空畏日,坠水忽惊鸢。
掌露凉难挹,心瓜疾未蠲。
鵩妖卑湿地,魃虐蕴隆年。
虚谷全收籁,焦原欲出烟。
洪炉方扇物,何处预陶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洪炉方扇陶甄

洪炉(洪爐,洪鑪)hóng lú
亦作“ 洪鑪 ”。亦作“ 洪罏 ”。
(1).大火炉。《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髮耳。”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暂輟洪鑪观剑戟,还将大笔注《春秋》。”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六:“金入洪鑪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曹禺 等《脸剑篇》第三幕:“日轮当午,火旗焰焰,地上的生物仿佛放在洪炉中炙烤。”
(2).比喻陶冶和锻炼人的环境。 唐 薛逢 《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莫遣洪罏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罏,一本作“ 鑪 ”。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君子以善服人,不如以善养人,养人至于盗贼使之改过,真是一具大洪炉也。”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二:“这伟大时代的洪炉,陶冶了多少 中国 未来的青年战士!”
(3).比喻天地。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鼓九阳之洪炉,运大钧乎皇极。”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指麾安率土,盪涤抚洪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 明 季之乱极矣,圣朝荡涤洪鑪,拯民水火。”
(4).犹造化。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凡四十韵》:“飘萧将素髮,汨没听洪鑪。”
(5).犹大才;大成就。 唐 崔璐 《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鬼神争奥秘,天地惜洪鑪。”《旧唐书·郑畋传》:“建洪鑪於圣代,成庶绩於明时。”
(6).比喻生成万物的本源;国家枢要。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今天子握大象,运洪鑪,星重辉,海重润。” 唐 白敏中 《酒令》诗:“十姓 胡 中第六 胡 ,也曾金闕掌洪炉。”  ——《漢語大詞典》
方扇 fāng shàn
古代仪仗名。方形之扇。《晋书·舆服志》:“次三卿,并骑,吏四人,铃下二人,执马鞭辟车六人,执方扇羽林十人,朱衣。”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登门肆赦》:“其日,驾自 文德殿 ……楼下排立次第:青龙白虎旗各一、信旗二、方扇二。” 元 萨都剌 《题四时宫人图》诗之二:“蓝衫一女髻垂耳,手持方扇立坐傍。”  ——《漢語大詞典》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1.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2.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4.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5.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1.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2. 寻求。如:「物色」。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预 ( 預 ) yù
预 [ yù ]
  1. 事前:~习。~计。~见。~先。~言。~科。~测。~料。~祝。~知。~谋。~感。~算。
  2. 参与:干~。参~。
陶甄 táo zhēn
(1).比喻陶冶、教化。《文选·张华〈女史箴〉》:“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 李善 注:“ 如淳 曰:陶人作瓦器谓之甄。”《晋书·乐志上》:“弘济区夏,陶甄万方。” 唐 薛逢 《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鑪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禄微坚砥礪,俗野急陶甄。”
(2).比喻造化,自然界。 宋 苏轼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诗:“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
(3).比喻君王。 五代 齐己 《送司空学士赴京》诗:“重謁往年金牓主,便将才术佐陶甄。” 明 薛蕙 《送杨石斋》诗:“累朝瞻翊戴,四海忆陶甄。”
(4).指权位或掌握权位的人。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君抱王佐图,纵步凌陶甄。” 宋 王禹偁 《献仆射相公》诗之二:“五年黄阁掌陶甄,忧国翻成两鬢斑。”
(5).烧制陶器。《明史·职官志一》:“凡陶甄之事,有岁供,有暂供,有停减,籍其数,会其人,毋轻毁以费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