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九关(九關)jiǔ guān
(1).谓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王逸 注:“言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 王夫之 通释:“九关,九天之关。”《隋书·音乐志中》:“九关洞开,百灵环列。” 宋 范仲淹 《乞修京城札子》:“臣闻天有九关,帝居九重,是王者法天设险,以安万国也。”
(2).指宫阙,朝廷。 宋 陆游 《言怀》诗:“孰云九关远,精意当彻闻。”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三:“赤心自愬縈千折,丹地频惊扣九关。”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叩九关以竭诚兮,及离思之未远。”
(3).九成的饷银。旧军队给官兵发工资称关饷。 清 李鸿章 《复英西林》:“敝部仅发九关,现仍万分支絀,未知侯相能代展一筹否?” ——《漢語大詞典》
(2).指宫阙,朝廷。 宋 陆游 《言怀》诗:“孰云九关远,精意当彻闻。”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三:“赤心自愬縈千折,丹地频惊扣九关。”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叩九关以竭诚兮,及离思之未远。”
(3).九成的饷银。旧军队给官兵发工资称关饷。 清 李鸿章 《复英西林》:“敝部仅发九关,现仍万分支絀,未知侯相能代展一筹否?”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洞 dòng《國語辭典》
洞 [ dòng ]
名- 深穴。如:「壁洞」、「山洞」。
- 穿破的孔。如:「衣服破了一个洞。」
- 口语中用来代替数目字的「零」。如:「洞洞拐」。
- 深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 透澈、明白。如:「洞悉」、「洞察」。
洞 [ tóng ]
- 参见「澒洞」、「洪洞县」等条。
闢 pì《國語辭典》
辟 [ pì ]
动- 开垦。如:「开天辟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地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
- 驳斥、摒除。如:「辟谣」。《荀子·解蔽》:「是以辟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万 ( 萬 ) wàn/mò《國語辭典》
万 [ mò ]
- 參見「万俟 」條。
盖 ( 蓋 ) gài/gě/hé
盖 [ gài ]
-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子。锅~。瓶~。膝~。天灵~。
- 伞:雨~。
-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遮~。掩~。~浇饭。
- 压倒,超过:~世无双。
-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
- 用印,打上:~章。~戳子。
- 造(房子):~楼。翻~。
-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闻”;②表大概如此,如“~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未学也”)。
-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 姓。
- 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沈云(沈雲)shěn yún
亦作“沉云”。 阴云;浓云。 晋 陆机 《行思赋》:“託飘风之习习,冒沉云之蔼蔼。”《宋书·刘景素传》:“臣闻鸛鸣皋垤,则降阴吐雨;腾蛇耸跃,而沉云鬱冥。” 清 黄鷟来 《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沉云 白岳 深,暮鼓 广陵 发。” ——《漢語大詞典》
布 bù《國語辭典》
布 [ bù ]
名- 棉麻或絲綢織品的總稱。如:「棉布」、「紗布」、「帆布」、「布帛」。《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
- 古代的錢幣。《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漢·毛亨·傳:「布,幣也。」《史記·卷三十·平準書》:「虞夏之幣……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
- 姓。如元代有布景范。
- 宣告。如:「發布」、「頒布」、「宣布」、「開誠布公」。《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聖朝有拘逼之難如律令。」
- 陳述。《左傳·成公十三年》:「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南史·卷六一·陳伯之傳》:「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 設置、陳設。如:「布局」、「布署」、「布下圈套」、「警方已布下天羅地網,任歹徒插翅也難飛。」《文選·沈約·奏彈王源》:「雖除舊布新,而斯風未殄。」
- 分散、散布。如:「遍布」、「烏雲密布」、「星羅棋布」。《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單于)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三國演義·第八○回》:「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