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抗前古,得失心颇窥。

穆修宋代〕《丙寅春雨

天地开春晖,群阴争闭之。
行行二月路,寒威切人肌。
淫雨恣凌虐,淹旬下无时。
顽云扫复合,直向平地垂。
蒸人共愁歎,万物皆疮痍。
众木有芳华,摧沮不得施。
青苞敛绛萼,同向枝上萎。
民麦悲已病,泥中聊参差。
嘉谷失播种,虽晴谅胡为。
蠢彼田中氓,岂惟念身饥。
州县责常赋,嗷嗷诉之谁。
幸不为盗起,多应尽流离。
吁哉致此异,其咎安所尸。
悒悒穷巷士,屏身伏茅茨。
读书抗前古,得失心颇窥。
天理不难究,可以人事知。
且欲上其说,懼非己所宜。
有职彼尚默,未当僭汝卑。
勉汝无妄言,言出祸汝随。
谁识比怀抱,独自空嗟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读书前古得失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抗 kàng《國語辭典》

抗 [ kàng ]

  1. 抵御、抵挡。如:「反抗」、「抗敌」、「抗暴」、「八年抗战」。《列子·黄帝》:「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2. 违逆、不顺从。《荀子·臣道》:「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宋·梅尧臣〈汝坟贫女〉诗:「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3. 对等、匹敌。如:「抗衡」、「分庭抗礼」。《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荣镜宇宙,尊无与抗。」唐·章怀太子·注:「抗,犹敌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
  4. 举。《文选·扬雄·羽猎赋》:「移珍来享,抗手称臣。」《文选·曹植·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1. 刚直、正直。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
  2. 高尚。如:「抗志」。《楚辞·宋玉·九辩》:「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1. 姓。如汉代有抗徐。
前古 qián gǔ
古代;往古。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大王诚赦 越王 ,则功冠於五霸,名越於前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信所谓追清风於前古,攀辛甲於后代者也。” 唐 韩愈 《黄陵庙碑》:“ 湘 旁有庙曰 黄陵 ,自前古以祠 尧 之二女 舜 二妃者。” 宋 梅尧臣 《将行赛昭亭祠喜雨》诗:“人经兴寤嘆,事往成前古。” 陈毅 《赣南游击词》:“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  ——《漢語大詞典》
得失 dé shī
(1).得与失。犹成败。《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尹知章 注:“明主得,闇主失。”《〈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英宗 皇帝雅好稽古,欲徧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鑑。”
(2).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鵠下翩翩。” 杨朔 《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5).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 晋 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 华 ,比诸羣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6).得与失。指好坏,优劣。《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7).偏指失,过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徐震堮 校笺:“异同得失乃偶辞偏义之例,异同与得失各为一词,此处专着后者;而得失一词中,又专取一失字。”《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 潘 则与杖。”  ——《漢語大詞典》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1.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2.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4.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5.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6.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7.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8.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颇 ( 頗 ) pō
颇 [ pō ]
  1. 偏,不正:偏~。~覆。~僻。
  2. 很,相当地;~为(wéi)。~佳。~久。~以为然。
  3. 姓。
窥 ( 窺 ) kuī
窥 [ kuī ]
  1. 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探。~伺。~测。~视。管~蠡测(喻见识浅陋,看不清高深的道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