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水国春光饶,清明上已多招邀。

穆修宋代〕《江南寒食

江城水国春光饶,清明上已多招邀。
花阴连络春草岸,柳色掩映红栏桥。
歌调呕哑杂吴俗,髻鬟疏削传南朝。
谁怜北客归未去,楚魄湘魂惟暗消。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江城水国春光清明上已招邀

江城 jiāng chéng
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 王錂 《春芜记·候约》:“只听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黄景仁 《舟中再迭前韵》:“江城雁带边声苦,泽国秋蒸海气腥。”  ——《漢語大詞典》
水国(水國)shuǐ guó
犹水乡。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 唐 孟浩然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诗:“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宋 欧阳修 《南乡子》词之一:“翠密红繁,水国凉生未是寒。” 清 方文 《扬州遇邓孝威有作》诗:“适我避讎来水国,旧友凋零空嘆息。”  ——《漢語大詞典》
春光 chūn guāng
(1).春天的风光、景致。 南朝 宋 吴孜 《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宋 杨万里 《题广济圩》诗之三:“诗卷且留灯下看,轿中只好看春光。” 清 黄遵宪 《遣闷》诗:“花开花落掩关卧,负汝春光奈汝何。”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2).指岁月,青春。 唐 鲍溶 《秋思》诗之一:“ 燕国 有佳丽,蛾眉富春光。”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绣幕奇葩,春光正当十八。”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只怕这有限的春光,顺风儿吹得过去,逆风儿吹不转来,那时节休懊悔也。”
(3).指消息(多指男女私情)。 清 洪升 《长生殿·絮阁》:“[内侍]启万岁爷, 杨娘娘 到了。[生作呆科]呀,这春光漏泄怎地开交?”
(4).形容和悦的面容。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二幕:“这时他忽然客气起来,满面春光,向臣让座。”  ——《漢語大詞典》
饶 ( 饒 ) ráo
饶 [ ráo ]
  1. 富足,多:富~。~裕。~舌(多话)。
  2. 宽恕,免除处罚:~恕。~命。
  3. 尽管:~这样,他还不同意。
  4. 另外增添:~头。买十~一。
  5. 姓。
清明 qīng míng
(1).物之轻清者。亦谓清澈明朗。《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鬚眉而察理矣。” 唐 元稹 《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李大钊 《时》:“‘晨’为日之始,新鲜的朝气,清明的曙光,都随‘晨’的时光以俱至。”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漢語大詞典》
上已
周礼女巫祓除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已如水上之类 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已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絜王魏志袁绍传三月上已大会宾从于薄洛津 晋书 戎传朝贤尝上已禊洛或问王济曰昨游有何言谈济曰张华善说史汉裴頠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元著产宋书礼志旧说后汉有郭虞者有三女以三月上辰 二女上已产一女二日之中而三女并亡俗以为大忌至此月此日不敢止家皆于东流水上为祈禳自洁濯谓之禊祠分流行觞遂成曲水 魏书赵逸传神麚三年三月上已帝幸白虎殿命百寮赋诗逸制诗序时称为善 唐书李泌传帝以前世上已九日皆大宴集而寒食多与上已同时欲以三月名节自我为古若何而可泌请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乃著令与上已九日为三令节待又裴度传上已宴群臣曲江度不赴帝赐诗曰注想 元老识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上宋史乐志见上元下魂韩诗章句郑国之俗三月已 之溱洧两水之上招 续魄秉兰草拂不祥此则其来正久非起郭虞之遗风今世之度水也 岁华纪丽三月桃花水上已竹叶杯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献洛饮之礼具上已之仪辅武平一景龙馆记四月上已日上幸司农少卿王光庄驾还朝后中书侍郎南阳岑羲设茗饮葡萄浆与学士等讨论经史 萧子范家园三日赋春日暮止田家上已追
刘孝绰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诗馀辰属上已清祓
前谚 江总三日侍宴宣游堂曲水诗上已娱春禊芳辰喜月离勃陈后主春色禊辰诗是时乃季月兹日韵上已 王 上已浮江宴诗上已年光促中川兴绪遥兼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
上已 孟浩然上已洛中寄王迥诗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已筵期又上已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上已 三月浮杯兴十旬 崔护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诗上已馀风景芳辰集远坰
陈希烈和圣制三月三日诗上已迂龙驾中流泛羽觞泉
白居易春深诗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已家
又元稹三 驿诗三泉驿内逢上已新叶趋尘花落地
又李德裕上已忆江南禊事诗见西绕下微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湔裙水满绿蘋洲上已 寒懒出游  ——《骈字类编》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招邀 zhāo yāo
亦作“ 招要 ”。 邀请。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輟策共駢筵,并坐相招要。” 唐 李白 《寄上吴王》诗之三:“洒扫 黄金臺 ,招邀青云客。” 宋 苏轼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清 陈廷敬 《施愚山见寄长歌和答》:“忆昔相逢客京輦,城南华径纷招要。” 叶敬常 《割云亭雅集》诗:“琼楼玉宇最高处,文酒招邀乐不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