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内太深颜氏子,生朝索贺郭郎篇。

陈藻宋代〕《伯温索诗贺令姊夫生朝

一生开读度残年,纠者劳劳与办钱。
恰似丛林充化士,历多世态得真禅。
忽教衰老亲题疏,也且低垂敢自贤。
随顺却遭开眼白,屈伸谁识草经玄。
官催租赋鞭笞急,家乏憔苏色语煎。
节序酒肴虽可废,妻孥沟壑恐将填。
不成底事空归去,别问良媒解倒悬。
乐内太深颜氏子,生朝索贺郭郎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生朝郭郎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内 ( 內 ) nèi/nà
      内 [ nèi ]
      1. 里面,与“”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
      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3.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内 [ nà ]
      1. 同“”,收入;接受。
      太 tài《國語辭典》

      太 [ tài ]

      1. 過甚。如:「太多」、「太熱」、「太客氣了!」
      2. 形容程度極高(多用於肯定)​。如:「太偉大了!」、「太精細了!」
      3. 很(多用於否定)​。如:「不太好」、「不太妙」。
      1. 極、最。如:「太古」、「太始」。
      2. 高或大。如:「太學」、「太空」。
      3. 身分、輩分最高或更高的。如:「太老伯」、「太老師」、「太夫人」。
      1. 稱謂:➊ ​ 用以尊稱輩分極高的長輩。如:「祖太」、「阿太」。➋ ​ 參見「[[太太]]」條。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颜 ( 顏 顔 ) yán
      颜 [ yán ]
      1. 面容,脸色,脸面:容~。开~。~面。~色。笑逐~开。鹤发童~。
      2. 色彩:~料。五~六色。
      3. 姓。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1.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2.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3.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4.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5.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6.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7.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8.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9.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1. 參見「月氏 」條。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生朝 shēng cháo
      生日。 宋 辛弃疾 《渔家傲》词序:“因其生朝,姑摭二事为词以寿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荀鹤》:“ 大顺 二年 裴贄 侍郎下第八人登科,正月十日放榜,正 荀鹤 生朝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吾造之时,值其生朝设客,随送一帖见召。”  ——《漢語大詞典》
      索 suǒ《國語辭典》

      索 [ suǒ ]

      1. 粗繩或粗鐵鍊。如:「麻索」、「鐵索」。《列子·天瑞》:「鹿裘帶索,鼓琴而歌。」《楚辭·賈誼·惜誓》:「傷誠是之不察兮,并紉茅絲以為索。」
      2. 姓。如晉代有索靖。
      1. 搓、絞緊。《楚辭·屈原·離騷》:「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淮南子·主術》:「制觡伸鉤,索鐵歙金。」
      2. 探求、搜尋。如:「搜索」、「摸索」。《易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倒海索明月,凌山採芳蓀。」
      3. 討、要。如:「索求」、「來函索取」。《韓非子·說林上》:「索救而得,今子有憂色何也?」《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馥懷懼,從紹索去,往依張邈。」
      1. 獨、散。如:「離群索居」。宋·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詞:「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2. 蕭條、寂寞。如:「興味索然」、「索然無味」。

      索 [ suó ]

      1. 參見「索性」(二)​條。
      贺 ( 賀 ) hè
      贺 [ hè ]
      1. 庆祝,祝颂:祝~。~喜。~词。~电。~礼。
      2. 姓。
      郭郎 guō láng
      (1).本指戏剧行当中的丑角。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傀儡子》:“后乐家翻为戏,其引歌舞有 郭郎 者,髮正秃,善优笑,閭里呼为 郭郎 ,凡戏场必在俳儿之首也。”
      (2).指木偶。 宋 刘克庄 《无题》诗之一:“郭郎线断事都休,卸了衣冠返沐猴。”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避炎途趁太阳早凉,设计较如海洋斗量。再簛舂白粱米糠,莫笑他郭郎袖长。”  ——《漢語大詞典》
      篇 piān《國語辭典》

      篇 [ piān ]

      1. 书籍、简册。《说文解字·竹部》:「篇,书也。」清·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古曰篇,汉人亦曰卷。」南朝齐·谢朓〈酬德赋〉:「登金华以问道,得石室之名篇。」
      2. 首尾完整的文章。如:「通篇及义」。唐·韩愈〈送灵师〉诗:「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
      3. 量词。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如:「一篇论文」、「诗三百篇」。《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唐·杜甫〈饮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