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沧海岸,北度三江湄。

袁凯明代〕《新得溪上茅屋

食肉贱糠核,饥人安敢辞。狐貉轻短褐,寒士为固奇。

自予遭世故,举室尽流离。东临沧海岸,北度三江湄。

蛟螭时作横,鲸鼍屡见欺。展转及衰暮,始见此门楣。

徒壁类司马,上漏似原思。既无陈平席,岂有董生帷。

覆篑或成墙,编苇聊当篱。迢迢白沙冈,当户势逶迤。

遥遥秋浦波,临轩散涟漪。翻蜚野鸟群,参差灌木枝。

赋此平生意,庶为百世规。湫隘诚可哂,欣幸方在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东临沧海北度三江

东临(东临)
唐 杜甫 天边行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骈字类编》
沧海(滄海)cāng hǎi
(1).大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故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流之宗沧海也。” 宋 苏轼 《清都谢道士真赞》:“一江春水东流,滔滔直入沧海。” 明 林鸿 《金鸡岩僧室》诗:“夜来沧海寒,梦遶波上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九:“皓月落沧海,碎影摇万里。”
(2).我国古代对 东海 的别称。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东临 碣石 ,以观 沧海 。”《初学记》卷六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东海 之别有 渤澥 ,故 东海 共称 渤海 ,又通谓之 沧海 。”参见“ 东海 ”。
(3).神话中的海岛名。《海内十洲记·沧海岛》:“ 沧海岛 在 北海 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二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 沧海 也。”  ——《漢語大詞典》
岸 àn《國語辭典》

岸 [ àn ]

  1. 水边高地。如:「河岸」、「海岸」。《说文解字·屵部》:「岸,水厓而高者。」《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 参见「岸狱 」条。
  1. 雄杰、高峻的样子。《汉书·卷四五·江充传》:「充为人魁岸,容貌甚状。」
  2. 高傲、庄严的样子。如:「道貌岸然」。宋·黄庭坚〈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词:「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气犹岸。」
北度
汉书匈奴传遣中郎将韩况送单于单于出塞到休屯井北度车田卢水道里回远况等乏食单于乃给其粮失期不还五十馀日行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至洛阳遣光武以破虏将军 大司马事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坚又寇恂传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 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为宋书五行志司马元显时民谣诗云当有十一口当 兵所伤木旦当北度走入浩浩乡隋炀帝秦孝王诔背离宫而东转历山邸而北度 张衡思元赋逼区中之隘陋兮将北度而宣游  ——《骈字类编》
三江 sān jiāng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 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 韦昭 注以 吴江 、 钱塘江 、 浦阳江 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 郭璞 说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为三江。《书·禹贡》 陆德明 释文引《吴地记》以 松江 、 娄江 、 东江 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 颜师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为三江。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 天台 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元 方回 《听航船歌》诗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龚自珍 《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作祀议一篇质户部户部属檃括其指为韵语以谐之》:“《尚书》有今文,隻义餽贫送,四辨餽《尧典》,三江餽《禹贡》。”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杨慎 《嘉州刘介川进士母寿诗》:“三江化作长春酒,戯綵恒斟 爱日亭 。”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内水 沱江 也。”
(3).指 广东 境内的 西江 、 北江 、 东江 。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之二:“手挽三江尽北流,寇氛难洗 越 人羞。”
(4).指 鸭绿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 鸭緑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称三江,其源在 长白山 顶。”  ——《漢語大詞典》
湄 méi《國語辭典》

湄 [ méi ]

  1. 水边、岸边。《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元·周密〈绣鸾凤花犯·楚江湄〉词:「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