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北望飞霞散,夜半有时孤鹤鸣。
竹死烟寒树不荣,石坛千仞与云平。春来天上元无色,雨到人间方有声。
梦入松风吹不断,诗如芳草剪还生。陶山北望飞霞散,夜半有时孤鹤鸣。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陶 táo《國語辭典》
陶 [ táo ]
名-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如:「黑陶」、「彩陶」。
- 姓。如晋代有陶潜。
- 制造陶器。如:「陶冶」。《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 比喻培养、教育。如:「陶铸性情」、「熏陶」。
- 畅通。《文选·枚乘·七发》:「陶阳气,荡春心。」
陶 [ yáo ]
名- 皋陶:人名。相传为舜之臣,掌刑狱之事。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北望
唐 杜甫 送裴五赴东川 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
唐 韦应物 行宽禅师院 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
唐 柳宗元 构法华寺西亭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 何时上到梅花岭,北望螺峰半点苍。
元 元淮 秋江远兴 移舟买酒近菰蒲,北望扬州有若无。
元 元好问 出京 春风不剪垂杨断,系尽行人北望心。 ——《骈字类编》
唐 韦应物 行宽禅师院 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
唐 柳宗元 构法华寺西亭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 何时上到梅花岭,北望螺峰半点苍。
元 元淮 秋江远兴 移舟买酒近菰蒲,北望扬州有若无。
元 元好问 出京 春风不剪垂杨断,系尽行人北望心。 ——《骈字类编》
飞霞(飞霞)
韩愈调张籍诗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倪瓒 题张以中野亭诗 君能撷取飞霞佩,天际真人近可招。
韩愈诗乞君飞霞佩雅琥拟古诗石磴凌飞霞 ——《分类字锦》
韩愈诗乞君飞霞佩雅琥拟古诗石磴凌飞霞 ——《分类字锦》
散 sàn/sǎn《國語辭典》
散 [ sàn ]
动- 分离。如:「分散」、「离散」、「烟消云散」。
- 分布、撒出。如:「散播」、「散发」、「天女散花」。
- 排遣、抒发。如:「散闷」、「散心」。唐·杜甫〈落日〉诗:「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 解雇、解职。如:「遣散」。
- 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散 [ sǎn ]
形- 不自约束的。如:「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唐·杨倞·注:「散,不拘检者也。」
- 零碎、不紧凑。如:「散工」、「散沙」。
- 闲逸。如:「闲散」、「散官」。
- 杂乱、没有规则。如:「散乱」。《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 分开、解体。如:「队伍散了」、「头发散了」。
- 药粉。如:「胃散」、「药散」、「消暑散」。
- 姓。如周代有散宜生。
夜半 yè bàn
(1).半夜。《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 关 。夜半至 函谷关 。”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地震定数》:“一日,宿 孙村 马铺中,风电阴黑,夜半有急叩门者。”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
(2).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子时。《素问·三部九候论》:“病水者,以夜半死。”参见“ 十二时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子时。《素问·三部九候论》:“病水者,以夜半死。”参见“ 十二时 ”。 ——《漢語大詞典》
有时(有時)yǒu shí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漢語大詞典》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漢語大詞典》
孤鹤(孤鶴)gū hè
(1).孤单的鹤。 隋炀帝 《舍舟登陆示慧日道场玉清玄坛德众》诗:“孤鹤近追羣,啼鶯远相唤。” 唐 武元衡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诗:“风入 昭阳 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宋 苏轼 《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 江 东来。” 元 于石 《我从山中游》诗:“柴扉不敢敲,恐惊孤鹤醒。徘徊踏月明,倚仗看松影。”
(2).比喻孤特高洁之人。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羣。”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王绩 妇未娶,介洁翘孤鹤。”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孤特高洁之人。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羣。”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王绩 妇未娶,介洁翘孤鹤。” ——《漢語大詞典》
鸣 ( 鳴 ) míng
鸣 [ míng ]
-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