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事常怀汶阳北,梦游未识灞陵西。

王恭明代〕《耽犁子歌为长乐郑友众赋

新宁才人心不羁,腹中三礼犹耽犁。生事常怀汶阳北,梦游未识灞陵西。

青山白野閒来坐,离黍吹花向人堕。潇洒还同谷口耕,风流也学南阳卧。

谁知宣室聘雄才,不使遗贤滞草莱。使者飞书催上道,郎官立马送离杯。

几回待诏金门里,枥上华骢末由试。甲第歌中少故人,五侯宾从无知己。

以兹翻忆鹿门春,却向清时便乞身。匹马行辞白门柳,群公饯出秣陵尘。

故园独树闽川道,数亩山田半秋草。孺子应知食力安,渊明况及归来早。

入门长啸复长歌,仍把春衣换薜萝。自言林下耽犁好,不道天朝荐剡多。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生事常怀汶阳梦游灞陵西

生事 shēng shì
(1).古代始丧之礼。谓人死后葬前以生人之礼供奉之。《礼记·檀弓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2).谓父母在世时奉事之。《孝经·丧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邢昺 疏:“言亲生则孝子事之尽於爱敬,亲死则孝子事之尽於哀慼。”《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曰:‘ 由 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先垄》:“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以言孝。”
(3).谓自专行事。《公羊传·桓公八年》:“ 遂 者何?生事也。” 何休 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 公子遂 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 晋 ,《春秋》非之。”《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死后二年, 西域 都护 甘延寿 以诛 郅支单于 封为列侯。时丞相 匡衡 亦用 延寿 矫制生事,据 萧望之 前议,以为不当封。”
(4).泛指行事。《公羊传·僖公四年》“其言次于 陘 何?有俟也” 汉 何休 注:“生事有渐,故敏则有功。”
(5).制造事端;发生事变;惹事。《逸周书·周祝》:“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 孔晁 注:“生事谓变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说岳全传》第九回:“我们一齐同去,认认这留守衙门,不许 牛兄弟 生事便了。”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这不是岂有此理么,疯疯癫癫一个女人,谁知道她是什么路数,找上门来生事!”
(6).犹生计。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山原肥沃,有泽渔之利……土地易为生事。” 唐 白居易 《观稼》诗:“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郊》:“ 郊 拙于生事,一贫彻骨。”
(7).指产业。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凡人无生事,虽为显官,不能无俯仰依违。”
(8).犹世事。 唐 韦应物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诗:“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 宋 沈括 《蔡孝廉母胡氏墓志铭》:“其妇好佛言,弃其生平所乐而学之,至能忘喜愠,视生事泊如。”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生事俱消歇,旧欢犹合并。”
(9).指世情。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  ——《漢語大詞典》
常怀(常懷)cháng huái
固定不变的归向。《书·太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孔 传:“民所归无常,以仁政为常。”《新唐书·张文瓘传》:“夫制治於未乱,保邦於未危。人罔常怀,怀於有仁。”  ——《漢語大詞典》
汶阳(汶阳)
唐 王维 寒食汜上作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唐 刘长卿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句当苗税充百官俸钱 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怀见寄 今想临戎地,旌旗出汶阳。  ——《骈字类编》
北 běi/bèi《國語辭典》

北 [ ​běi ]

语音
  1. 方位名:➊ ​ 相对于「南」而言。如:「北方」、「漠北」。➋ ​ 地图的上方。
  2. 败逃的军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1. 在北方或从北来的。如:「北国」、「北风」。《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1. 向北行。《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鴈北。」
  2. 失败、败逃。如:「败北」。《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1. 向北,表示行动的方向。如:「北上」、「北征」。《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京索既扼,引师北讨。」

北 [ bèi ]

  1. 违反、背叛。《说文解字·北部》:「北,乘也,从二人相背也。」《战国策·齐策六》:「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通「背」。

北 [ ​bò ]

读音
  1. (一)​之读音。
梦游(夢游)mèng yóu
亦作“ 梦游 ”。 睡梦中游历。 唐 李白 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昔君梦游春,梦游 仙山 曲。怳若有所欲,似愜平生欲。”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李南阳 至 尝作《亢宫赋》,其序略曰:‘予少多疾,羸不胜衣,庚寅岁冬夕,忽梦游一道宫,金碧明焕。’” 陈毅 《由宣城泛湖东下》诗:“ 敬亭山 下櫓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灞陵 bà líng
古地名。本作 霸陵 。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 汉文帝 葬于此,故称。 三国 魏 改名 霸城 , 北周 建德 二年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知 灞陵 夜猎,犹是故时将军。” 唐 李白 《忆秦娥》词:“ 秦 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 伤别。” 宋 晁补之 《永遇乐·东皋寓居》词:“只愁恐轻鞍犯夜, 灞陵 旧路。” 清 钱谦益 《燕市别惠房二老》诗:“龙汉劫中期后会, 灞陵 回首重依然。”  ——《漢語大詞典》
西 xī《國語辭典》

西 [ xī ]

  1. 方位名。為日落的一方,與「東」相對。如:「由西往東」。
  2. 稱歐美西方國家。如:「中西合併」。
  3. 西班牙的簡稱。
  4. 姓。如明代有西鳴岐。
  1. 西邊的。如:「日落西山」。
  2. 西方國家的、歐美國家的。如:「西服」、「西餐」、「西裝」、「西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