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闻老眼盻大壮,岂料馀生终明夷。

全祖望清代〕《重定黄氏留书

證人一瓣遗香在,复壁残书幸出时。如此经纶遭世厄,奈何心事付天知。

犹闻老眼盻大壮,岂料馀生终明夷。畴昔薪传贻甬上,而今高弟亦陵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老眼大壮明夷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老眼 lǎo yǎn
(1).老年人的眼睛。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老眼见花时,惜花心未衰。” 茅盾 《子夜》十六:“这老太婆疲倦得再也不能动了。可是她并没睡着,她睁大了血红的老眼,虚空地看着。”
(2).老年人的眼力。指视力所及,亦指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 唐 杜甫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诗:“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所谓文有定评了,可见我这双老眼还不盲。”  ——《漢語大詞典》
盻 xì/pǎn《國語辭典》

盻 [ xì ]

  1. 看、瞪。《三国志·卷一八·魏书·许褚传》:「褚瞋目盻之,超不敢动。」
  1. 勤苦不休息的样子。参见「[[盻盻]]」条。
大壮(大壯)dà zhuàng
(1).《易》六十四卦之一。即乾下震上。为阳刚盛长之象。《易·大壮》:“大壮,利贞。” 孔颖达 疏:“壮者,强盛之名。以阳称大,阳长既多,是大者盛壮,故曰大壮。”
(2).《易·繫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大壮》上震下乾。震为雷,乾为天(古人认为天形似圆盖),其卦象为上有雷雨,下有御雨之圆盖。故云创建宫室、以避风雨,取象于《大壮》。后用为建筑宫室之典。 晋 左思 《魏都赋》:“思重爻,摹《大壮》。” 前蜀 杜光庭 《谢恩宣示修丈人观殿功毕表》:“俄成《大壮》之功,克致齐天之固。” 宋 范仲淹 《明堂赋》:“巢穴以革,栋宇以植,彻太古之弊,明《大壮》之则,风雨攸止,宫室斯美。”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料 liào《國語辭典》

料 [ liào ]

  1. 可供制造、使用或参考的事物。如:「材料」、「原料」、「香料」、「颜料」、「史料」、「资料」。
  2. 诗文、讲话的题材。如:「笑料」、「诗料」。
  3. 禽畜所食用或供给植物养分的物品。如:「肥料」、「草料」、「饲料」。
  4. 人的材质。如:「他不是块读书的料。」
  5. 量词。计算中药一定剂量的单位。《红楼梦·第三回》:「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1. 估量、猜度。如:「预料」、「不出所料」、「料事如神」。宋·辛弃疾〈贺新郎 ·甚笑吾衰矣〉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2. 称量、计算、清点。《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三国吴·韦昭·注:「料,数也。」
  3. 照顾、处理。如:「照料」、「料理」。《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使 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
  4. 丢掉、扔下。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别人家的哇哇,料在金水桥河下便了。」《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我何不把这银子料在水里,也砰地响一声?」通「撂」。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1. 见“”。
  2. 姓。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1.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2.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3. 人死:临~。送~。
  4.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5. 姓。
明夷 míng yí
(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艰贞。” 孙星衍 集解引 郑玄 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京房 《易传》曰:‘贤者居明夷之世,知时而伤,或众在位,厥妖鸡生角。’”《宋书·孝义传·龚颖》:“臣闻运缠明夷,则艰贞之节显;时属栋挠,则独立之操彰。” 唐 李白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序:“ 仲尼 旅人, 文王 明夷,苟非其时,圣贤低眉。”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明夷自正志,艰贞蒙大难。”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我自伤心人不见,访明夷,别有英雄泪。”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 鸣 ”。《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 李镜池 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易·明夷》:“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 李镜池 通义:“明,指太阳。夷,灭。”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初若登天,光被俗表,末如入渊,明夷辉沦。”
(5).鸣弓。谓拉弓发射。《易·明夷》:“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李镜池 通义:“明夷,鸣弓。”
(6).大弓。《易·明夷》:“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李镜池 通义:“明夷,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易·明夷》:“ 箕子 之 明夷 。利贞。”参阅 李镜池 《周易通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