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云飞来我已愁,顷刻滂沱遍原野。
潜鱼不出椮,栖鸟不出林。不因风雷便,岂识天地之大江湖深。
天风飒飒吹黄槐,江船击鼓凌晨开。便为万里客,岂复儿女猜。
云帆悠悠渡三泖,已觉从来双眼小。瞥然一瞬出淀湖,使我尘襟豁如扫。
将军祠前芳草多,阴廊古瓦封苔窠。英雄恨杀白衣橹,千载此地还来过。
陈湖北来势尤大,气象浑疑在天外。波光黯惨迷西东,惊雷喷雪吹腥风。
同舟十人半失色,我疑此处藏蛟龙。湖西一带风初静,呼酒开筵共相庆。
推蓬又觉眼豁然,黄天独墅天相连。向来颠沛几不免,到此始知应自怜。
出门只尺已如此,况乃天涯千万里。何处池塘杨柳青,谁家门巷炊烟起。
依稀渐觉风景佳,前头已是姑苏台。夫差句践两寂寞,倡讴市语喧如雷。
扬帆径逐东风便,不尽平生游览愿。扁舟信宿过望亭,锡山如画遥相迎。
道傍深刻十三字,千载不磨贤令名。毗陵郭里舟初住,榆叶零零杂风雨。
綀衾独拥不成眠,是夕方知有羁旅。丹阳自昔称畏途,我实初行兼病躯。
蹇驴登登不能止,缘崖历谷何萦纡。日斜憩足句容道,尊酒聊将润枯槁。
当垆可是临邛人,茜裳廉纤不动尘。人言巫山在平地,对面已隔黄姑津。
风尘浩荡催征马,西望金陵去如写。片云飞来我已愁,顷刻滂沱遍原野。
道边茅庐大比拳,俛首急入如穷猿。苍皇已识异乡味,帡幪始知大厦恩。
行行见说宸居近,趣马加鞭气重奋。此时天公亦开晴,氛埃涤尽穹宇清。
中和桥上初登览,目极遥天发深感。江山如此不早来,几向此生虚𡒄坎。
钟山如龙云际来,石城双阙中天开。固知传闻不虚假,神祖规模真壮哉。
长衢荡荡平于砥,井画棋分各条理。接栋连甍如灌云,去马来轩若流水。
声华文物竞奢豪,公子王孙处处遭。佳人总为王幼玉,将军不数霍嫖姚。
东山明月西江水,尽日寻游看不已。细柳深藏朱雀桥,飞花暗满长干里。
自从失脚下青冥,往迹回看如败枰。束书羞咏月中桂,鼓棹还为江上行。
长江三面山如壁,环拱金陵护宸极。古称天堑信非虚,自是荒淫足亡国。
波平风稳帆樯健,倏忽金山当我面。奇形秀色画莫工,信知天巧非人功。
平生梦想不可到,足慰此行樵悴容。南徐自古雄豪地,到此令人益奇气。
惜无许浑千首诗,洗我胸中不平事。舟行半日下丹阳,新丰美酒又闻香。
同行半是同来伴,相对不言空感伤。搴篷径指吴门路,一片归心乱云雾。
江山不学苏秦家,风景苍苍只如故。故园到日天已寒,江枫落叶秋斑斑。
青尊提携湛绿醑,故人为我开欢颜。西风落日吹芳菊,共挹寒香散幽独。
困穷拂郁岂徒尔,况我霜毫未应秃。君不见芙蓉花生江皋,秋风未至宁萧条。
又不见千里驹服盐车,霜蹄一蹶气转加。丈夫结束自有地,肯学儿女空愁嗟。
风帘日暮展书读,炳炳丹青照人目。临渊羡鱼知已非,呼童静掩林间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 极,特别地:刀子~快。
-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愁 [ chóu ]
名-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2).刚刚,刚才。 清 玉泉樵子 《神山引曲·药饵》:“[末旦惊介:]孩儿几时回来的?[生:]顷刻方到。”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泪或血等流得多。《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晋 程晓 《嘲热客》诗:“摇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鉞一挥,齐斧暂授,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沱。”《南史·孔珪传》:“父 灵产 ……於 禹井山 立馆,事道精篤。吉日於静屋四向朝拜,涕泣滂沱。” 唐 杜甫 《蚕谷行》:“不劳烈士泪滂沱,男穀女丝行復歌。”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四场:“听爹爹述往事心如刀割,背转身忍不住两泪滂沱。”
(3).水流广远貌。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方池边属兮,容水滂沱。” 清 周亮工 《今夕歌宿郎山吕正始天咫楼作》之三:“望高山兮山嵯峨,顾流水兮水滂沱。”
(4).充溢貌。《文选·陆机〈吴趋行〉》:“礼让何济济,流化自滂沱。” 吕延济 注:“滂沱,充溢貌。” 马骏声 《端阳赫丽楼独酌》诗:“千古《离骚》容耿介,百年流化自滂沱。”
(5).形容丰盛。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远近翕然,同来请福,常车马填溢,酒肉滂沱。” ——《漢語大詞典》
遍 [ biàn ]
读音 形- 全部、整个。形容到处都是。如:「遍体鳞伤」、「哀鸿遍野」、「满山遍野」。宋·张俞〈蚕妇师〉:「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 没有一处遗漏的。如:「遍布」、「遍历」、「红遍东南亚」。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词:「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布满。如:「朋友遍天下」。
- 量词。计算动作头尾经历的单位。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遍 [ piàn ]
语音- (一)之语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