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野笛,杨恽缶,并呼鼓史岑牟。

丁澎清代〕《梦扬州 邗上逢王考功西樵

公言愁。愁未了,我始言愁。总是愁城,何日破除方休。

吴市里酒徒落魄,王生召我为俦。桓野笛,杨恽缶,并呼鼓史岑牟。

同作南冠楚囚。各相对唏嘘,亦复何求。散尽千金,一剑蒯缑空留。

歌相乐、也因而泣,怎销磨短发盈头。只落得,两人白眼,共醉扬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野笛鼓史岑牟

桓 huán《國語辭典》

桓 [ huán ]

  1. 一种植物。《玉篇·木部》:「桓,桓木,叶似柳,皮黄白色。」
  2.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类、祃,皆师祭也。指武王将欲伐殷,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太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以颂武王之功。桓者,威武之志。言讲武之时,军师皆武,故取桓字名篇。本章三句为「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绥,平定。娄,即屡,屡次。解,同「懈 」。匪解,不懈怠。
  3. 姓。如汉代有桓宽、桓谭。
  1. 参见「[[盘桓]]」条。
野笛
宋 陆游 壬戌正月十四日 散发渔舟稳,临风野笛清。  ——《骈字类编》
杨 ( 楊 ) yáng
杨 [ yáng ]
  1.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
  2. 姓。
恽 ( 惲 ) yùn
恽 [ yùn ]
  1. 重(zhòng )厚。
  2. 姓。
缶 fǒu《國語辭典》

缶 [ fǒu ]

  1. 盛酒浆的瓦器,腹大口小,有盖。《说文解字·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浆。」
  2. 乐器名。古代一种瓦制的敲击乐器。《诗经·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唐·孔颖达·正义:「此云击缶,则缶是乐器。」《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缶,如足盆,古西戎之乐,秦俗应而用之。其形似覆盆,以四杖击之。」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并 ( 並 併 ) bìng/bīng《國語辭典》

并 [ bìng ]

  1. 合。《文选·曹冏·六代论》:「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于越,晋分为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通「并」。
  2. 兼有。《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喜惧参并,悲惭哽结。」《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1. 一齐。《战国策·燕策二》:「(蚌、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通「并」。
  2. 用于否定词之前,以加强否定语气,带有反驳的意味。如:「你以为他笨,我并不认为如此。」通「并」。
  1. 而且。如:「我支持这项决定,并加以宣导。」通「并」。

并 [ bīng ]

  1. 参见「并州 」条。
  2. 大陆地区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呼 hū《國語辭典》

呼 [ hū ]

  1. 吐气。与「吸」相对。如:「呼气」。《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2. 大声呐喊。《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3. 招、唤。如:「呼朋引伴」、「呼风唤雨」。《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唐·颜仁郁〈农家〉诗:「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4. 称、谓。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1. 表感叹的语气。《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 形容风吹动的声音。如:「北风呼呼的吹。」
  1. 姓。如汉代有呼子先。
鼓史 gǔ shǐ
《周礼·地官·叙官》:“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后以“鼓史”指掌鼓的官吏。《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闻 衡 善击鼓,乃召为鼓史。”亦特指 汉 祢衡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人容 鼓史 之狂,世笑 愚公 之癖。”  ——《漢語大詞典》
岑牟 cén mù
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牟,通“ 鍪 ”。帽锐上,故称。《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诸吏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 宋 陆游 《溪上避暑》诗之一:“褫带脱冠犹病暍, 正平 颇忆著岑牟。” 清 鼓桂 《夜饮听孙良侯挝鼓歌》:“主人纵有岑牟衣,不遇 禰生 未许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