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黏絮惹。问鹤氅寻梅,蹇驴谁跨。
黄燮清〔清代〕《齐天乐 西湖雪霁,泛舟湖心亭,绕孤山麓而返》
脱裘聊买西湖醉,村醪乍添新价。远寺藏红,荒汀冻碧,一二闲鸥潇洒。
芦黏絮惹。问鹤氅寻梅,蹇驴谁跨。点缀苍寒,隔烟剩有钓鱼者。
清游更谁领略,浩然凝望眼,幽景难写。秃树琼装,层楼玉耸,除是云林能画。
青山睡也。笑傅粉残妆,夕阳催卸。可惜南屏,晚钟容易打。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芦 ( 蘆 ) lú
芦 [ lú ]
-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
- 姓。
黏 nián《國語辭典》
黏 [ nián ]
動- 膠附、黏住。如:「黏貼」、「黏照片」、「黏郵票」。漢·王褒〈僮約〉:「黏雀張烏,結網捕魚。」
- 糾纏。如:「這小孩子很黏人。」
- 有黏性的。如:「黏液」、「黏土」。唐·白居易〈三謠·朱藤謠〉:「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 一種圍棋下法。將兩顆棋子相連接,以鞏固陣地與解除對方威脅或進攻。
- 詩句平仄協調稱為「黏」,失調稱為「失黏」。
絮 xù《國語辭典》
絮 [ xù ]
名- 粗制棉。《说文解字·糸部》:「絮,敝绵也。」《汉书·卷四·文帝纪》:「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
- 弹松的棉花。如:「被絮」、「棉絮」。
- 附在植物上的茸毛。如:「柳絮」、「芦絮」。
- 姓。如汉代有絮舜。
- 将棉花均匀的塞进衣物里。如:「絮棉袄」、「絮褥子」。唐·李白〈子夜吴歌·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 形容说话啰嗦、没有重点。如:「絮叨」、「絮絮不休」。
- 厌烦、嫌恶。《红楼梦·第三四回》:「只拿那糖腌的玫瑰卤子和了,吃了半碗,又嫌吃絮了,不香甜。」
惹 rě《國語辭典》
惹 [ rě ]
动- 招引。《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只因清明都来西湖上闲翫,惹出一场事来。」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一三出》:「坐云霞飘飖半天,惹人处行光一片。」
- 牵挂。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诗四首之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 染上、沾著。《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 冒犯。《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姆我又不惹你。」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鹤氅(鶴氅)hè chǎng
(1).鸟羽制成的裘。用作外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企羡》:“ 孟昶 未达时,家在 京口 ,尝见 王恭 乘高舆,被鹤氅裘。”
(2).泛指一般外套。 宋 陆游 《八月九日晚赋》:“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红楼梦》第四九回:“﹝ 黛玉 ﹞罩了一件大红羽縐面白狐狸皮的鹤氅。”
(3).道袍。《新五代史·唐臣传·卢程》:“ 程 戴华阳巾,衣鹤氅,据几决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家僮开了竹箱,把我买下的箬笠、芒鞋、萝绦、鹤氅,替俺换了。” 王季思 等注:“藤萝做的绦,鹤羽做的袍,都是道士的服装。”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一般外套。 宋 陆游 《八月九日晚赋》:“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红楼梦》第四九回:“﹝ 黛玉 ﹞罩了一件大红羽縐面白狐狸皮的鹤氅。”
(3).道袍。《新五代史·唐臣传·卢程》:“ 程 戴华阳巾,衣鹤氅,据几决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家僮开了竹箱,把我买下的箬笠、芒鞋、萝绦、鹤氅,替俺换了。” 王季思 等注:“藤萝做的绦,鹤羽做的袍,都是道士的服装。” ——《漢語大詞典》
寻梅(寻梅)
十二月燕游次序正月玉照堂赏梅湖山寻梅 ——《韵府拾遗 灰韵》
蹇驴(蹇驢)jiǎn lǘ
(1).跛蹇驽弱的驴子。《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王逸 注:“蹇,跛也。”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阿英散文选〉序)》:“朴实无华地记录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缇骑的追逐,星夜的逃亡,滂沱的大雨,泥泞的田埂,蹇驴、小舟、荒鸡、村犬。”
(2).比喻驽钝的人。《楚辞·王褒〈九怀·株昭〉》:“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 王逸 注:“駑钝之徒,为辅翼也。”《北齐书·杨愔传》:“﹝ 杨愔 被杀﹞鸿臚少卿 阳休之 私谓人曰:‘将涉千里,杀騏驥而策蹇驴,可悲之甚。’” ——《漢語大詞典》
(2).比喻驽钝的人。《楚辞·王褒〈九怀·株昭〉》:“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 王逸 注:“駑钝之徒,为辅翼也。”《北齐书·杨愔传》:“﹝ 杨愔 被杀﹞鸿臚少卿 阳休之 私谓人曰:‘将涉千里,杀騏驥而策蹇驴,可悲之甚。’”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跨 kuà《國語辭典》
跨 [ kuà ]
动- 举步移动。如:「向右横跨一步。」
- 乘、骑。《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裤白虎,被豳文,跨野马。」宋·陆游〈谒石犀庙〉诗:「兴亡俱昨梦,惆怅跨驴归。」
- 越过。《左传·昭公十三年》:「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康王跨之。」晋·杜预·注:「跨,过其上也。」
- 超出、胜过。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四:「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 兼及。如:「跨组」、「跨行」。《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统驭、占有。《国语·晋语一》:「不跨其国,可谓挟乎?」三国吴·韦昭·注:「跨,犹据也。」《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 横架其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上·粤西游记》:「二水合而西南,则又观音桥跨之。」
- 悬挂、佩戴。《水浒传·第四五回》:「石秀捉了包裹,跨了解腕尖刀,来辞潘公。」
- 两腿之间。《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通「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