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覆高松,夜月沉江底。

霍与瑕明代〕《寄关紫云八十翁步相思歌韵

老翁八十馀,步行五十里。双足混泥涂,清江时一洗。

手持尺素书,书中罗锦绮。来访石头公,人讶真仙子。

主人适命驾,远游香山沚。二子出迎宾,宾主情无已。

春云覆高松,夜月沉江底。松杪有鹤鸣,江波荡花蕊。

花落照江红,鹤鸣和其子。而我好脩人,隔断千峰紫。

归来检书札,文字兼双美。焚香朗读之,钟磬洋盈耳。

乐府久沦亡,希声财见此。珍重企前脩,千古良可恃。

吁嗟百年间,蜉蝣朝暮死。木叶脱秋风,寒潮落春涘。

至人长生诀,凭谁一南指。大道本不遐,浮生自腹痞。

三叹复三叹,棠华空彼尔。愿结同心人,江边看逝水。

高歌古相思,赓歌为君起。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春云高松夜月

春云(春雲)chūn yún
春天的云。喻女子的美发。 元 徐再思 《梧叶儿·春思》曲:“鸦鬢春云嚲,象梳秋月敧,鸞镜晓粧迟。”《花月痕》第七回:“春云低掠两鸦鬟,小字新鐫在玉山。”  ——《漢語大詞典》
覆 fù《國語辭典》

覆 [ fù ]

  1. 翻倒、倾倒。如:「车翻覆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论语·子罕》:「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2. 反转。如:「反复无常」、「翻来覆去」。
  3. 毁灭、消灭。如:「倾覆」、「颠覆」。《论语·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
  4. 回、还。如:「答覆」、「复信」。《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这时逢瓜代回国,到京复命,请假修墓来的。」同「复 」。
  5. 详察。《旧唐书·卷一一○·邓景山传》:「以镇抚纪纲为己任,检覆军吏隐没者。」
  6. 遮盖。如:「覆盖」。《庄子·德充符》:「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聊斋志异·卷五·阳武侯》:「见舍上鸦鹊群集,竞以翼覆漏处。」
  7. 隐藏、埋伏。《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魏书·卷八九·酷吏传·李洪之传》:「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
  1. 重、再。如:「重覆」。同「复 」。
高松(高松)
张华鹪鹩赋恋钟岱之林野慕陇坻之高松东沈约高松诗郁彼高松栖根得地 颜延之直 宫答郑尚书诗惜无丘园好景行彼高松高贾岛山中道士诗养雏成大鹤种子得松  ——《骈字类编》
夜月
唐 方干 夜听步虚 瑞草秋风起,仙阶夜月明。
唐 胡曾 杂曲歌辞 独不见 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
唐 曹唐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其一 五湖夜月幡幢湿,双阙清风剑佩轻。  ——《骈字类编》
沉 chén《國語辭典》

沉 [ chén ]

  1. 没入水中。如:「沉没」、「石沉大海」。《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2. 往下降落。如:「地基下沉」。宋·辛弃疾〈生查子·悠悠万世功〉词:「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3. 埋没、沦落。《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唐·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中迷鬼道乐,沉为下土民。」
  4. 使降下。如:「沉不住气」、「沉下脸来」。
  5. 迷恋、迷于所好。《书经·微子》:「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战国策·赵策二》:「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
  6. 潜藏、隐伏不外露。《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三国吴·韦昭·注:「沉,伏也。」《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沉迹中乡,飞名帝录。」
  1. 重。如:「这个担子好沉。」《红楼梦·第四○回》:「那刘老老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2. 深的。三国魏·曹植〈吁嗟篇〉:「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南朝宋·鲍照〈观漏赋〉:「注沉穴而海漏,射悬涂而电飞。」
  3. 长久的。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沉年苦无健。」
  1. 深、深切。如:「沉醉」、「沉睡」。《文选·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江 jiāng《國語辭典》

江 [ jiāng ]

  1. 大河的通称。如:「珠江」、「松花江」、「三江五岳」。《水浒传·第三八回》:「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
  2. 大陆地区长江的简称。如:「江南」、「偏安江左」。
  3. 大陆地区江苏省的简称。如:「江浙」。
  4. 国名。嬴姓。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息县西南。
  5. 姓。如南朝梁有江淹。
底 dǐ/de《國語辭典》

底 [ dǐ ]

  1. 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如:「鞋底」、「碗底」、「海底」、「井底」。
  2. 根源、底細。如:「謎底」、「揭底」、「摸底兒」、「尋根究底」。
  3. 末了、盡頭。如:「年底」、「月底」。
  4. 草稿、原本。如:「草底」、「存底」、「留個底兒」。
  5. 基本組成部分。如:「班底」、「紅底金字」。
  1. 到達。如:「終底於成」、「無所底極」。
  1. 何?什麼。表疑問。如:「干卿底事?」宋·蘇軾〈謝人見和前篇〉詩二首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底 [ de ]

  1. 結構助詞。用在名詞或代名詞後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如:「我底書」、「他底筆」。同「的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