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天语多严密,祇许当时扈从知。
陈绍文〔明代〕《内苑十首 其四 承光殿》
玉箔雕栏俯禁池,君王曾此驻云螭。南薰殿迥传钧乐,北斗城高闪羽旗。
千仞暂翔灵凤翼,万年长拂古松枝。从来天语多严密,祇许当时扈从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从来(從來)cóng lái
(1).亦作“ 从徠 ”。来路;由来;来源。《逸周书·大武》:“五虞:一鼓走疑,二备从来,三佐车举旗,四采虞人谋,五后动捻之。” 朱右曾 注:“备从来,防其断我归路。”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 佐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至再三,叟忽怒叱曰:‘年少子,乃敢相逼!吾岂盗贼椎埋者耶?何必知从来!’”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来青轩 在佛殿东,所从来久,其匾额则今上宸翰也。”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一到 广州 ,我觉得比我所从来的 厦门 丰富得多的,是电影,而且大半是‘国片’,有古装的,有时装的。”
(2).历来;向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氏 之世,在 洛京 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紕谬,误反‘顓頊’字,頊当为许録反,错作许缘反,遂为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此地从来多荒少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至于两妻并立,则从来无一相得者,亦从来无一相安者。”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我从来没对你随便过。”
(3).从前;原来。 唐 贾岛 《过京索先生坟》诗:“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唐 归仁 《题楚庙》诗:“羞容难更返 江 东,谁问从来百战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深谢公公,便相允诺,从来的深恩怎敢忘却?” ——《漢語大詞典》
(2).历来;向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氏 之世,在 洛京 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紕谬,误反‘顓頊’字,頊当为许録反,错作许缘反,遂为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此地从来多荒少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至于两妻并立,则从来无一相得者,亦从来无一相安者。”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我从来没对你随便过。”
(3).从前;原来。 唐 贾岛 《过京索先生坟》诗:“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唐 归仁 《题楚庙》诗:“羞容难更返 江 东,谁问从来百战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深谢公公,便相允诺,从来的深恩怎敢忘却?” ——《漢語大詞典》
天语(天語)tiān yǔ
(1).上天之告语。 唐 李白 《明堂赋》:“听天语之察察,拟帝居之将将。”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彷彿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2).谓天子诏谕;皇帝所语。 唐 刘禹锡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诗:“身带霜威辞凤闕,口传天语到 鷄林 。” 宋 苏轼 《用王巩韵赠其侄震》诗:“朝廷贵二 陆 ,屡闻天语温。”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茅元仪 《武备志》成,曾经 神宗 乙夜之览,天语称其该博。” ——《漢語大詞典》
(2).谓天子诏谕;皇帝所语。 唐 刘禹锡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诗:“身带霜威辞凤闕,口传天语到 鷄林 。” 宋 苏轼 《用王巩韵赠其侄震》诗:“朝廷贵二 陆 ,屡闻天语温。”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茅元仪 《武备志》成,曾经 神宗 乙夜之览,天语称其该博。”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严密(嚴密)yán mì
(1).周密,没有疏漏。《后汉书·杨琁传》:“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儻值世网严密,强负此名,便有詿误,亦祸源也。” 明 唐顺之 《山海关陈职方邀登观海亭作》诗:“百年海禁颇严密,烟波莽阔无行舟。”
(2).指物体之间结合紧密,没有空隙。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在一块小小空地上,搭成了又严密又结实的小屋。”如:瓶子盖得很严密。
(3).严谨缜密。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不使不仁加身者,是何寧静严密工夫,而堪此躁戾恶语也?” 徐迟 《地质之光》:“ 李四光 的论文,文句精炼,逻辑严密。”
(4).犹机密,秘密。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 志聪 对以禁中事严密,不敢泄。”《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 梁斌 《播火记》二七:“他又走回去对 贵 他娘说:‘……要把家安排安排,把小黄牛牵到一个严密的地方去。’” ——《漢語大詞典》
(2).指物体之间结合紧密,没有空隙。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在一块小小空地上,搭成了又严密又结实的小屋。”如:瓶子盖得很严密。
(3).严谨缜密。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不使不仁加身者,是何寧静严密工夫,而堪此躁戾恶语也?” 徐迟 《地质之光》:“ 李四光 的论文,文句精炼,逻辑严密。”
(4).犹机密,秘密。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 志聪 对以禁中事严密,不敢泄。”《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 梁斌 《播火记》二七:“他又走回去对 贵 他娘说:‘……要把家安排安排,把小黄牛牵到一个严密的地方去。’” ——《漢語大詞典》
祇 zhǐ/qí《國語辭典》
祇 [ qí ]
名- 地神。如:「神祇」。《说文解字·示部》:「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
- 安心。《诗经·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祇也。」汉·郑玄·笺:「一者之来见我,我则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 大。《易经·系辞下》:「不远复,无祇悔。」
祇 [ zhī ]
副- 正、恰、只。《诗经·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搅我心。」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诚,祇令事败。」或读为ㄓˇ zhǐ。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 应允,认可:~可。允~。特~。
- 承认其优点:赞~。嘉~。
- 预先答应给与:~诺。
-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 或者,可能:也~。或~。
- 处,地方:何~人。
-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 这样:如~。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 姓。
-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当时(當時)dāng shí
(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韩诗外传》卷一:“臣先殿上絶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致。今幸得用於臣之义,尚可为王破 吴 而强 楚 。” 唐 曹唐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近来怕説当时事,结徧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田汉 《江西杂咏·初访井冈山之四》:“龙潭日夜奔飞瀑,犹作当时怒吼声。”
(2).指当时的人们。《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新唐书·苏晋传》:“ 晋 与 齐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沈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詔在镇修《宪宗实録》,当时荣之。”
(3).指在位的皇帝。《后汉书·邓彪传》:“ 永元 初, 竇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諫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檜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4).正当青春之时。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粧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竇料也开了。”
(5).官名。《管子·五行》:“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
(1).适时。《荀子·解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
(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 ——《漢語大詞典》
(2).指当时的人们。《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新唐书·苏晋传》:“ 晋 与 齐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沈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詔在镇修《宪宗实録》,当时荣之。”
(3).指在位的皇帝。《后汉书·邓彪传》:“ 永元 初, 竇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諫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檜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4).正当青春之时。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粧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竇料也开了。”
(5).官名。《管子·五行》:“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
(1).适时。《荀子·解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
(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 ——《漢語大詞典》
扈从(扈從)hù zòng
(1).皇帝出巡时的护卫侍从人员。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孙叔 奉轡, 卫公 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一说,谓跋扈纵恣。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领侍卫府》:“扈从,后扈二人,於御前大臣内简命;前引十人,於内大臣、散秩大臣及御前侍卫内简命。”
(2).指一般的随从人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每思要路刺杀 宋 ,而虑其扈从繁。”
(3).随从皇帝出巡。《北齐书·杨愔传》:“ 侃 虽奉迎车驾北渡,而潜欲南奔, 愔 固諫止之,遂相与扈从达 建州 。”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途中作》诗:“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百官从驾谓之扈从,盖臣下侍从至尊,各供所职,犹僕御扈养以从上,故谓之扈从耳。”《新唐书·张镐传》:“ 玄宗 西狩, 镐 徒步扈从。” 宋 叶适 《息虚论·亲征》:“ 寇準 决策,扈从渡 河 ,六师驩动用命。”《明史·何文辉传》:“会车驾幸 汴梁 ,召 文辉 扈从,因命为 河南卫 指挥使。”
(4).泛指跟随、陪从。《宋书·隐逸传·王弘之》:“时 瑯琊 殷仲文 还 姑孰 ,祖送倾朝, 谦 要 弘之 同行,答曰:‘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 殷 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漢語大詞典》
(2).指一般的随从人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每思要路刺杀 宋 ,而虑其扈从繁。”
(3).随从皇帝出巡。《北齐书·杨愔传》:“ 侃 虽奉迎车驾北渡,而潜欲南奔, 愔 固諫止之,遂相与扈从达 建州 。”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途中作》诗:“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百官从驾谓之扈从,盖臣下侍从至尊,各供所职,犹僕御扈养以从上,故谓之扈从耳。”《新唐书·张镐传》:“ 玄宗 西狩, 镐 徒步扈从。” 宋 叶适 《息虚论·亲征》:“ 寇準 决策,扈从渡 河 ,六师驩动用命。”《明史·何文辉传》:“会车驾幸 汴梁 ,召 文辉 扈从,因命为 河南卫 指挥使。”
(4).泛指跟随、陪从。《宋书·隐逸传·王弘之》:“时 瑯琊 殷仲文 还 姑孰 ,祖送倾朝, 谦 要 弘之 同行,答曰:‘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 殷 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