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抑扬存节槩,声华标榜自乘除。
徐书受〔清代〕《广济桥访谢茂秦故居不得》
斯人高卧久榛墟,谁复能来式故庐。史论抑扬存节槩,声华标榜自乘除。
才非劲敌输苏李,事已凶终悔耳余。尔日升沈何足恨,不应重广《绝交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史论(史論)shǐ lùn
文体名。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史论序注,则师范於覈要。”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史论立言,理当雅正。” 邹韬奋 《二十年来的经历·工程师的幻想》:“我只有趣味于看纲鉴,读史论。” ——《漢語大詞典》
抑扬(抑揚)yì yáng
(1).按下与上举。 汉 贾谊 《新书·容经》:“手有抑扬,各尊其纪。” 唐 刘蕡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对策》:“谋不足以翦除奸兇,而诈足以抑扬威福。”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开闔抑扬,孰知其功。”
(2).浮沉,进退。《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 晋 左思 《吴都赋》:“览将帅之拳勇,与士卒之抑扬。” 唐 司空图 《连珠》之三:“盖闻济世者材,存神者道,各繫遭逢之运,并著抑扬之效。”
(3).谓声音高低。 唐 庄若讷 《湘灵鼓瑟》诗:“帝子鸣金瑟,餘声自抑扬。”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梵音论讽虽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扬高下。”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三:“抑扬是指整个一句或一短语的音调的逐渐向上或向下。”
(4).谓文气起伏。《西京杂记》卷四:“及其序 屈原 、 贾谊 ,辞旨抑扬,悲而不伤,亦近代之伟才。”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 宋 苏轼 《与二郎侄书》:“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
(5).褒贬。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於难分之中,而无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区分,抑扬咸允。”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至於本事之外,时寄抑扬,此乃得失禀於片言,是非由於一句,谈何容易,可不慎歟!”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若以种族革命为復仇之非行,国与国之相战争者,何以不为復仇之非行?於此则退之,於彼则进之,抑扬之论非有比例可知也。”
(6).谓称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大伽蓝》:“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而近时作记,多措浮词,褒美人才,抑扬功阀,殊失记事之本意。”
(7).谓贬抑。《南史·梁纪下论》:“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 孔 墨 ,流连 释 老 。” 清 陈鳣 《对策》卷四:“ 班 荀 二体,角力争先,或病其索然无意味,未免抑扬过当。”
(8).控驭自如貌。《梁书·武帝纪上》:“驱率貔貅,抑扬霆电。” 唐 李百药 《谒汉高祖庙》诗:“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9).扬扬自得貌。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九龄 洎 裴耀卿 罢免之日,自中书至 月华门 将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逊, 林甫 处其中,抑扬自得。” ——《漢語大詞典》
(2).浮沉,进退。《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 晋 左思 《吴都赋》:“览将帅之拳勇,与士卒之抑扬。” 唐 司空图 《连珠》之三:“盖闻济世者材,存神者道,各繫遭逢之运,并著抑扬之效。”
(3).谓声音高低。 唐 庄若讷 《湘灵鼓瑟》诗:“帝子鸣金瑟,餘声自抑扬。”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梵音论讽虽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扬高下。”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三:“抑扬是指整个一句或一短语的音调的逐渐向上或向下。”
(4).谓文气起伏。《西京杂记》卷四:“及其序 屈原 、 贾谊 ,辞旨抑扬,悲而不伤,亦近代之伟才。”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 宋 苏轼 《与二郎侄书》:“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
(5).褒贬。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於难分之中,而无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区分,抑扬咸允。”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至於本事之外,时寄抑扬,此乃得失禀於片言,是非由於一句,谈何容易,可不慎歟!”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若以种族革命为復仇之非行,国与国之相战争者,何以不为復仇之非行?於此则退之,於彼则进之,抑扬之论非有比例可知也。”
(6).谓称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大伽蓝》:“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而近时作记,多措浮词,褒美人才,抑扬功阀,殊失记事之本意。”
(7).谓贬抑。《南史·梁纪下论》:“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 孔 墨 ,流连 释 老 。” 清 陈鳣 《对策》卷四:“ 班 荀 二体,角力争先,或病其索然无意味,未免抑扬过当。”
(8).控驭自如貌。《梁书·武帝纪上》:“驱率貔貅,抑扬霆电。” 唐 李百药 《谒汉高祖庙》诗:“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9).扬扬自得貌。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九龄 洎 裴耀卿 罢免之日,自中书至 月华门 将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逊, 林甫 处其中,抑扬自得。” ——《漢語大詞典》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动-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节 ( 節 ) jié/jiē
节 [ jié ]
-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 礼度:礼~。
-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 略去,简略:~选。~录。
-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
- 姓。
- 〔~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槩 gài《國語辭典》
- 「概 」的異體字。
声华(聲華)shēng huá
犹言声誉荣耀。《淮南子·俶真训》:“今夫积惠重厚,累爱袭恩,以声华呕符嫗掩万民百姓,使知之訢訢然人乐其性者,仁也。” 唐 白居易 《晏坐闲吟》:“昔为 京洛 声华客,今作江湖老倒翁。” 清 钱谦益 《与王烟客书》:“老病日增,身世相弃,畏近城市,自窜於荒江墟落之间。人世声华,取次隔絶。” 李大钊 《青春》:“曾几何时,一代声华,都成尘土矣。” ——《漢語大詞典》
标榜(標榜)biāo bǎng
亦作“ 标牓 ”。亦作“ 标搒 ”。
(1).夸耀;称扬。《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堂堂 孔明 ,基宇宏邈……标牓风流,远明 管 乐 。”《宋史·宦者传三·梁师成》:“ 师成 实不能文,而高自标牓,自言 苏軾 出子。” 清 曹寅 《竹村大理寄洋茶滇茶二本》诗:“由来子墨轻标榜,玉茗风流絶世稀。”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他以为作家的成名都仗着巴结出版家与彼此互相标榜。”
(2).谓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如:标榜自由。
(3).揭示;品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谢镇西 少时,闻 殷浩 能清言,故往造之。 殷 未过有所通,为 谢 标榜诸义,作数百语。”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郎官员数》:“考一时标榜,未必尽当,然十六人者后皆不显,视今日员数,多寡不侔如是。”
(4).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志的木牌。《太平御览》卷五一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许逊 少孤,不识祖墓,倾心所感,忽见祖语曰:‘我死三十餘年,於今得正葬,是尔孝悌之至。’因举标牓曰:‘可以此下求我。’” 唐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萝葛绵瓦甍,莓苔侵标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亦在席上命门人 杨蓉裳 仿之,《咏钱》云:‘…… 萧 库悬标牓, 吴 宫卫甲戈。’”
(5).题写或张贴告示。《陈书·宣帝纪》:“并勒内外文武车马宅舍,皆循俭约,勿尚奢华。违我严规,抑有刑宪。所由具为条格,标榜宣示,令喻朕心焉。”
(6).指张贴的告示。 元 黄溍 《览元次山〈舂陵行〉有感近事追和其韵》:“赤日纷按行,人马同时疲。连阡见标牓,不救飢与羸。” ——《漢語大詞典》
(1).夸耀;称扬。《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堂堂 孔明 ,基宇宏邈……标牓风流,远明 管 乐 。”《宋史·宦者传三·梁师成》:“ 师成 实不能文,而高自标牓,自言 苏軾 出子。” 清 曹寅 《竹村大理寄洋茶滇茶二本》诗:“由来子墨轻标榜,玉茗风流絶世稀。”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他以为作家的成名都仗着巴结出版家与彼此互相标榜。”
(2).谓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如:标榜自由。
(3).揭示;品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谢镇西 少时,闻 殷浩 能清言,故往造之。 殷 未过有所通,为 谢 标榜诸义,作数百语。”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郎官员数》:“考一时标榜,未必尽当,然十六人者后皆不显,视今日员数,多寡不侔如是。”
(4).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志的木牌。《太平御览》卷五一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许逊 少孤,不识祖墓,倾心所感,忽见祖语曰:‘我死三十餘年,於今得正葬,是尔孝悌之至。’因举标牓曰:‘可以此下求我。’” 唐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萝葛绵瓦甍,莓苔侵标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亦在席上命门人 杨蓉裳 仿之,《咏钱》云:‘…… 萧 库悬标牓, 吴 宫卫甲戈。’”
(5).题写或张贴告示。《陈书·宣帝纪》:“并勒内外文武车马宅舍,皆循俭约,勿尚奢华。违我严规,抑有刑宪。所由具为条格,标榜宣示,令喻朕心焉。”
(6).指张贴的告示。 元 黄溍 《览元次山〈舂陵行〉有感近事追和其韵》:“赤日纷按行,人马同时疲。连阡见标牓,不救飢与羸。” ——《漢語大詞典》
自乘 zì chéng
同数相乘。《汉书·律历志上》:“太极中央元气,故为黄鐘,其实一龠,以其长自乘,故八十一为日法,所以生权衡度量,礼乐之所繇出也。” ——《漢語大詞典》
除 chú《國語辭典》
除 [ chú ]
动- 去掉。如:「铲除」、「扫除」、「为民除害」、「排除万难」。
- 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三国演义·第一回》:「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
- 更易、更换。如:「除岁」、「爆竹一声除旧岁」。
- 整治、修治。《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 用一数把另一数分成若干等分。如:「六除以二等于三。」
- 台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唐·杜甫〈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即除法。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
- 表示不计算在内。如:「除非」、「除了教书外,晚上他还在大学进修。」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