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南关,怅然如梦,几度凭栏费所思。
昨日送春,今日送君,难禁别离。正桃花水满,远归江浙,楝花风起,轻出京师。早把功名,置之身外,世上何愁可皱眉。从今去,但求田问舍,此意谁知。当年交友全稀。试屈指诸君更有谁。说郭髯磊落,犹居判府,许翁清健,已谢签司。回首南关,怅然如梦,几度凭栏费所思。烦传语,甚孤怀索莫,不寄新诗。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回首(迴首)huí shǒu
(1).回头;回头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昆虫闓懌,回首面内。”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红楼梦》第一○四回:“ 雨村 回首看时,只见烈焰烧天,飞灰蔽日。” 毛泽东 《十六字令》之一:“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2).谓归顺。《东观汉记·伏湛传》:“ 武王 庄公 ,所以砥礪蕃屏,劝进忠信,令四方诸侯,咸乐回首,仰望京师。”《后汉书·伏湛传》:“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
(3).回想,回忆。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 仲宣 楼。”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清 钱之青 《归里后亲朋枉过有作》诗:“回首出门初,变迁几八九。” 李大钊 《青春》:“人事万端,那堪回首。”
(4).谓死亡。《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日拜辞长老回首,烦乞长老慈悲,求个安身去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直到临回首的时候,还念着老伯不曾得见一面。” ——《漢語大詞典》
(2).谓归顺。《东观汉记·伏湛传》:“ 武王 庄公 ,所以砥礪蕃屏,劝进忠信,令四方诸侯,咸乐回首,仰望京师。”《后汉书·伏湛传》:“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
(3).回想,回忆。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 仲宣 楼。”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清 钱之青 《归里后亲朋枉过有作》诗:“回首出门初,变迁几八九。” 李大钊 《青春》:“人事万端,那堪回首。”
(4).谓死亡。《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日拜辞长老回首,烦乞长老慈悲,求个安身去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直到临回首的时候,还念着老伯不曾得见一面。” ——《漢語大詞典》
南关(南關)nán guān
(1).南方的关塞。《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自 南郡 由 武关 归” 裴骃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 武关 , 秦 南关,通 南阳 。” 南朝 梁 江淹 《望荆山》诗:“南关绕 桐柏 , 西岳 出 鲁阳 。” 唐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诗:“ 西楚 见南关,苍苍落日间。”
(2). 明 谓 海西女真 哈达部。该部分布在今 辽宁 开原 南 哈达河 畔,因靠近 明 当时所设马市 广顺关 (俗称 南关 ),故有此称。 ——《漢語大詞典》
(2). 明 谓 海西女真 哈达部。该部分布在今 辽宁 开原 南 哈达河 畔,因靠近 明 当时所设马市 广顺关 (俗称 南关 ),故有此称。 ——《漢語大詞典》
怅然(悵然)chàng rán
失意不乐貌。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罔兮不乐,悵然失志。”《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 唐 无名氏《河东记·独孤遐叔》:“ 遐叔 悵然悲惋,谓其妻死矣。” 元 倪瓒 《人月圆》词:“悵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冰心 《寄小读者》八:“读此使我恍然如有所得,又怅然如有所失。”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梦 ( 夢 ) mèng
梦 [ mèng ]
-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 做梦:~见。
- 比喻幻想或愿望:~想。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名-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 量词:➊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 数学上指:➊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 姓。如汉代有度尚。
-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动-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凭栏(凭欄)píng lán
亦作“ 凭阑 ”。 身倚栏杆。 唐 崔涂 《上巳日永崇里言怀》诗:“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南唐 李煜 《浪淘沙令》词:“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忽忆登高去年客, 慈恩 湖阁共凭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凭栏四顾,水天一色。”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凭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
亦作“ 凭阑 ”。 靠着栏杆。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春水渡溪桥,凭阑魂欲消。”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怒髮衝冠,凭栏处、瀟瀟雨歇。” 清 朱彝尊 《曹赞善移居》诗之二:“正欲凭阑看洗象,玉河新水一时高。” ——《漢語大詞典》
亦作“ 凭阑 ”。 靠着栏杆。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春水渡溪桥,凭阑魂欲消。”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怒髮衝冠,凭栏处、瀟瀟雨歇。” 清 朱彝尊 《曹赞善移居》诗之二:“正欲凭阑看洗象,玉河新水一时高。” ——《漢語大詞典》
费 ( 費 ) fèi
费 [ fèi ]
- 用钱财:花~。消~。
- 用,消耗:~事。~时。~解。煞~苦心。
- 需用的钱财:~用。学~。
- 姓。
所思 suǒ sī
(1).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幽蘅发空曲,芳杜绵所思。” 明 刘基 《杂诗》:“欲采寄所思,不惮道路远。”
(2).泛指思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音乐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他便连缀若干声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思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音乐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他便连缀若干声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