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乏山赀难并隐,老输诗律敢量才?

陈宝琛清代〕《俶玉石遗倡和叠韵见及因同城东风浴即事次韵

北风吹雁作行回,引得閒鸥日日来。贫乏山赀难并隐,老输诗律敢量才?

古松历劫供谈麈,秋藕留花劝禊杯。皮骨幸存得相对,莫挥尺涕为人哀。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贫乏山赀诗律量才

贫乏(貧乏)pín fá
(1).穷困,贫困。《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年十六,始读《孝经》《论语》《诗》《易》,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清 阎尔梅 《上史阁部书》:“夫他人之所谓知己,不过文章延举,仕进提携,以及患难贫乏,意气殷殷耳。” 许地山 《空山灵雨·债》:“我看见许多贫乏人、愁苦人,就如该了他们无量数的债一般。”
(2).贫民。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开仓穀,贷贫乏。” 唐 康骈 《剧谈录·宰相布施》:“ 乾符 中,有宰相自中书还第,使人以布囊盛钱数千,沿路以施丐者,於是贫乏相牵罗路隅。”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居乡好賑恤贫乏,乡老大夫莫不加敬焉。”
(3).欠缺,不足。 叶圣陶 《倪焕之》六:“从它的反面看,就见得现在通行的教育的贫乏、不健全。”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一味在那里讲究词章,讲究文采,而思想贫乏以至错误的人,不可能写出好作品。”  ——《漢語大詞典》
山赀(山貲)shān zī
见“ 山资 ”。  ——《漢語大詞典》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并 ( 並 併 ) bìng/bīng《國語辭典》

并 [ bìng ]

  1. 合。《文选·曹冏·六代论》:「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于越,晋分为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通「并」。
  2. 兼有。《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喜惧参并,悲惭哽结。」《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1. 一齐。《战国策·燕策二》:「(蚌、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通「并」。
  2. 用于否定词之前,以加强否定语气,带有反驳的意味。如:「你以为他笨,我并不认为如此。」通「并」。
  1. 而且。如:「我支持这项决定,并加以宣导。」通「并」。

并 [ bīng ]

  1. 参见「并州 」条。
  2. 大陆地区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2. 伤痛:~恻。
  3. 怜悯:恻~之心。
隐 [ yìn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1.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2.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3.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4.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2.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3.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4.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5.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1.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2. 很、極。如:「老遠」、「老早」。
  1.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2.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输 ( 輸 ) shū
输 [ shū ]
  1. 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运~。灌~。~出。~入。~血。~电。
  2. 送给,捐献:~纳。捐~。~将(jiāng)。
  3. 败,负:~赢。~理。~了两个球。
  4. 堕坏,败坏:~平(使其败坏)。
  5. 表示,吐露:~心(表示诚心)。~实。~诚。
诗律(詩律)shī lǜ
(1).诗歌与刑律。《后汉书·锺皓传》:“ 钟皓 字 季明 , 潁川 长社 人也。为郡著姓,世善刑律。 皓 少以篤行称,公府连辟,为二兄未仕,避隐 密 山,以诗律教授门徒千餘人。”
(2).诗的格律。 唐 杜甫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诗律羣公问,儒门旧史长。”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关氏伯仲诗深妙》:“ 关氏 诗律,精深妍妙,世守家法。” 清 赵翼 《题周松霭杜诗双声迭韵谱》诗:“‘老去诗律细’,此亦细之一。”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六章四:“变体是一天天的多了;诗律是一天天的细了。”  ——《漢語大詞典》
敢 gǎn《國語辭典》

敢 [ gǎn ]

  1.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1. 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2. 表示冒昧。如:「敢請」。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3. 豈。《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4. 莫非、大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量才 liàng cái
亦作“ 量材 ”。 衡量才能。《后汉书·刘恺传》:“协和阴阳,调训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是以 孙氏 虽家失 吴 祚,而族蒙 晋 荣,子弟量才,比肩进取,怀金侯服,佩青千里。”《郎潜纪闻》卷十四引 清 徐柳泉 诗:“后先持节并量材,玉署仙班例早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先君在生时,曾经捐了五万银子的田产做赡族义田,又开了几家店舖,把那穷本家都延请了去,量材派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