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延誉,莫为骥淹台院。
王恽〔元代〕《感皇恩 寿表弟韩云卿》
临事羡君材,笑予拙宦。待诏云龙更英盼。梦迥孤枕,依旧新丰旅*。明时无寸补、空留恋。绿泛莲波,望高霄汉。洒洒元康济时彦。诸公延誉,莫为骥淹台院。百年安健里、千千算。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诸公(諸公)zhū gōng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漢語大詞典》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漢語大詞典》
延誉(延譽)yán yù
播扬声誉。语出《国语·晋语七》:“使 张老 延君誉于四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今 晋 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於 河 北,使卿延誉於 江 南。”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 孟浩然 诗名籍甚,一游 长安 , 王维 倾盖延誉。” 朱自清 《寄怀平伯北平》诗:“延誉凭君列上庠,古槐书屋久彷徉。” ——《漢語大詞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副-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名-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骥 ( 驥 ) jì
骥 [ jì ]
- ◎ 好马,喻贤能:~足(a.喻杰出的才华;b.喻才华出众的人)。~尾(喻依附他人而成名)。~途(喻锦绣前途)。~服盐车(喻埋没人才)。
淹 yān《國語辭典》
淹 [ yān ]
动- 浸渍。《玉篇·水部》:「淹,渍也。」《楚辞·刘向·九叹·怨思》:「淹芳芷于腐井兮,弃鸡骇于筐簏。」唐·韩偓〈春尽日〉诗:「柳腰入户风斜倚,榆荚堆墙水半淹。」
- 滞留、停留。《楚辞·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唐·孟浩然〈赠王九〉诗:「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
- 水分长时间附著在皮肤上,而令人感觉不舒服。如:「胳肢窝被汗淹得难受。」
- 深入、精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新唐书·卷一一二·王义方传》:「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
淹 [ yàn ]
动- 浸没。如:「腌菜时要让水淹过菜来。」
台院(台院)
唐书百官志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𨽻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𨽻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𨽻焉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