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归一(歸一)guī yī
亦作“ 归壹 ”。
(1).统一;一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致化归一,分教斯五。” 宋 苏轼 《申省乞罢详定役法状》:“所贵议论归一。”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与人主意合,则杂家异学始絀,而归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话碑集录》附录一《重编百丈清规圣旨》:“教 大龙翔集庆寺 笑隐长老 为头,拣选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归一者。”
(2).犹规矩。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归一?我是第一个归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1).统一;一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致化归一,分教斯五。” 宋 苏轼 《申省乞罢详定役法状》:“所贵议论归一。”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与人主意合,则杂家异学始絀,而归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话碑集录》附录一《重编百丈清规圣旨》:“教 大龙翔集庆寺 笑隐长老 为头,拣选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归一者。”
(2).犹规矩。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归一?我是第一个归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长春(長春)cháng chūn
(1). 三国 魏 宫门名。《文选·左思〈魏都赋〉》:“西闢 延秋 ,东启 长春 。” 张载 注:“端门之外,东有 长春门 ,西有 延秋门 。”
(2). 唐 行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境内。始建于 北周 ,废于 五代 。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云断 岳莲 临大路,天晴宫柳暗 长春 。” 仇兆鳌 注:“《唐书》: 同州 朝邑县 有 长春宫 。《寰宇记》: 周 宇文护 所筑。《旧书》: 高祖 起义,大军济 河 ,舍於 长春宫 。”
(3).仙酒名。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酒非洞里之长春,乐乃尘中之菲艺。”
(4).指君王的生日。 明 张居正 《圣寿节贺表》五:“命协贞符,万载仰长春之庆。”
(5).见“ 长春子 ”。 ——《漢語大詞典》
(2). 唐 行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境内。始建于 北周 ,废于 五代 。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云断 岳莲 临大路,天晴宫柳暗 长春 。” 仇兆鳌 注:“《唐书》: 同州 朝邑县 有 长春宫 。《寰宇记》: 周 宇文护 所筑。《旧书》: 高祖 起义,大军济 河 ,舍於 长春宫 。”
(3).仙酒名。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酒非洞里之长春,乐乃尘中之菲艺。”
(4).指君王的生日。 明 张居正 《圣寿节贺表》五:“命协贞符,万载仰长春之庆。”
(5).见“ 长春子 ”。 ——《漢語大詞典》
景致(景緻)jǐng zhì
亦作“ 景緻 ”。
(1).风景。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规模何日创?景致一时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孟沂 心里欢喜,佇立少顷,观玩景緻。”《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孩儿闻此处多有名山,儿欲辞母看玩景緻。” 杨朔 《海市》:“岛子上有一处好景致,叫 花沟 ,遍地桃树,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落到海岛上来。”
(2).情状;样子。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那老道士在桥上向东一躬,向西一躬,又向北一躬,做了些怪景致,道士们便行回醮坛,自去化纸送神。” ——《漢語大詞典》
(1).风景。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规模何日创?景致一时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孟沂 心里欢喜,佇立少顷,观玩景緻。”《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孩儿闻此处多有名山,儿欲辞母看玩景緻。” 杨朔 《海市》:“岛子上有一处好景致,叫 花沟 ,遍地桃树,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落到海岛上来。”
(2).情状;样子。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那老道士在桥上向东一躬,向西一躬,又向北一躬,做了些怪景致,道士们便行回醮坛,自去化纸送神。” ——《漢語大詞典》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 古同“环”,环绕。
- 姓。
-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任 rèn/rén《國語辭典》
任 [ rèn ]
名- 职责、职务。如:「责任」、「任务」、「任重道远」。
- 职位。如:「就任」、「赴任」、「卸任」。
- 量词。计算担任某种职务或具有某种身分期间的单位。如:「他连续当选三任会长。」
- 委派。如:「派任」、「任免」。《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
- 听凭。如:「任意」、「任其自然」。
- 担当、承受。如:「担任」、「任职」、「任教」、「任劳任怨」。
- 相信。如:「信任」。《战国策·魏策二》:「王闻之而弗任也。」
- 怀孕。《汉书·卷一○○·叙传上》:「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唐·颜师古·注:「任谓怀任也。」通「妊」。
- 无论。如:「任你怎么解释,他都不听。」
任 [ rén ]
形- 奸佞。《书经·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唐·孔颖达·正义:「任,佞也。」
- 姓。如汉代有任尚。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然 rán《國語辭典》
然 [ rán ]
动- 烧。燃的本字。《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赞同。《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沛公然其计,从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 对、正确。如:「不以为然」。《论语·雍也》:「雍之言然。」
- 如此。《论语·宪问》:「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但是、可是。《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虽。《董西厢·卷八》:「师言然善,奈处凡浮,遭此屈辱,不能无恨。」
- 然后。《隋书·卷七○·李密传》:「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 形容词或副词词尾。如:「斐然」、「赫然」、「恍然」。《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 用于句末,表肯定、断定的语气。《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礼记·檀弓下》:「穆公召县子而问然。」
- 表示比拟的语助词。《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 唯,表应答。《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
- 姓。如汉代有然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