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青童,持诏传言,授取天皇宣命。

王哲金朝〕《望远行

晴空日照,逢澄夜、月吐银辉星莹。运三光处,五彩腾明,做作静中瞻听。

察见真修,真炼气神攒聚,便许密游良径。这盈盈、功行于斯已定。

端正。应是细搜细刷,现出个、本来元性。叶叶皆灵,枝枝总秀,精莹永成清净。

云外青童,持诏传言,授取天皇宣命。谢十洲三岛,神仙来聘。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云外青童传言天皇宣命

云外(雲外)yún wài
(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赋》:“动则飞跃於云外,止则盘縈於 汉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风中旋。” 清 郑燮 《瑞鹤仙·官宦家》词:“笙歌云外迥。正烛烂星明,花深夜永。”
(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遐想云外寺,峯峦渺相望。” 宋 吴文英 《齐天乐》词:“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 元 虞集 《送先陇二邻僧还吴》诗之二:“云外催归锡,松间觅旧题。”
(3).比喻仙境。 宋 吴文英 《浣溪沙·春情》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宋 家铉翁 《念奴娇·中秋纪梦》词:“縹緲琼宫,溟茫朱户,不与尘寰隔。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  ——《漢語大詞典》
青童 qīng tóng
(1).神话传说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烛飇飞轮之车至此,其迹存焉。”《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南岳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诸 青童 并从 王母 降於 盈 室。”
(2).引申为修炼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3).即 青童君 。 唐 顾况 《短歌行》之六:“ 轩辕 弓箭无人识, 东海 青童 寄消息。” 唐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步网绕碧落,倚树招 青童 。” 王琦 注:“《真灵位业图》:‘ 龚仲阳 、 幼阳 兄弟二人,受道於 青童君 。’” 宋 苏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戏作此数句》诗:“喜我归有期,举酒属 青童 。”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 青童 ,神仙 青童君 也。” 陈三立 《榘林五十生日赋赠》之三:“神丹受得 青童 祕,散落人间只等閒。”参见“ 青童君 ”。
(4).指少年。 唐 于鹄 《古挽歌》:“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 清 郑燮 《止足》诗:“闺中少妇,好乐无猜;花下青童,慧黠适怀。” 续范亭 《总部观平剧》诗:“丰衣足食好榜样,两个青童四百磅。”  ——《漢語大詞典》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1. 拿、握。如:「持枪」、「持笔」。
  2.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3.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4.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5.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6.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诏 ( 詔 ) zhào
诏 [ zhào ]
  1. 告诉,告诫:为人父者,必能~其子。
  2.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书。~令。~谕。奉~。遗~。
传言(傳言)chuán yán
(1).出言;发言。《仪礼·士相见礼》:“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 郑玄 注:“传言,犹出言也。”一说等人说完接续而言。 清 俞樾 《群经平议·仪礼一》“妥而后传言”:“传言者,相传而言也。见於君者或非一人,必待前人言讫,后人乃接续而言,不相儳越也。”
(2).传令;传话。《墨子·号令》:“传言者,十步一人,稽留言及乏传者,断。”《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上有劳军……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节詔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又一日,同牕伴伙传言来道:‘先生已到馆。’”
(3).流言;流传的话。《墨子·非命中》:“然则胡不尝考之诸侯之传言流语乎?”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世俗传言,则言 季子 取遗金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耆旧传言,昔有沙门释 惠弥 者,好精物隐,尝篝火寻之。” 清 摶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上:“若民之传言,近於不经,胡可深信。”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时时听 欧俄 危苦的传言。”
(4).指谚语。 刘师培 《文说》:“太古之文,有音无字。谣谚二体,起源最先,谣训‘徒歌’,谚训‘传言’。”  ——《漢語大詞典》
授 shòu《國語辭典》

授 [ shòu ]

  1. 给与、交与。如:「授权」、「授旗」。《说文解字·手部》:「授,予也。」《礼记·曲礼上》:「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2. 以学术相传习。如:「讲授」、「函授」、「传授」。《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3. 任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取 qǔ《國語辭典》

取 [ qǔ ]

  1. 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诗:「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2. 得到。如:「取乐」、「取暖」、「取信于人」。
  3. 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4. 捕捉。《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貍,为公子裘。」
  5. 选择。如:「取士」、「取景」、「取道」、「取名」。《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
  6. 求、寻求。如:「自取灭亡」。《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7. 迎娶。《诗经·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通「娶」。
  1. 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唐·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1. 姓。如宋代有取希作。
天皇 tiān huáng
(1).天帝。《史记·周本纪》:“ 殷 之末孙 季紂 ,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 商 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后汉书·张衡传》:“叫帝閽使闢扉兮,覿天皇於琼宫。” 李贤 注:“天皇,天帝也。”《云笈七籤》卷二三:“上朝天皇,还老反婴。” 明 何景明 《七述》:“天皇之庭,广莫之墟,有山焉。”
(2).古帝名,传说 中国 远古三皇之首。《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 天皇 ,有 地皇 ,有 泰皇 。”
(3).称帝王。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夫 越王 句践 虽东僻,亦得繫於天皇之位。”些指 越王 勾践 。《新唐书·高宗纪》:“八月壬辰,皇帝称 天皇 ,皇后称 天后 。”些指 唐高宗 。  ——《漢語大詞典》
宣命 xuān mìng
(1).传达皇帝的诏命。《晋书·何曾传》:“故建官受任,则置副佐;陈师命将,则立监贰;宣命遣使,则设介副。”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宽。”
(2).皇帝的诏命。《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使君蒙詔,一似大杵中心,不感(敢)为(违)他宣命,当时朝现(见),直诣閤门。”《前汉书平话》卷下:“ 吕 女亲手揪妃子髮,至於殿上。 吕 女曰:‘ 刘友 知罪么?尔一者负我,二者违了宣命。’”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 元 朝一品衙门用三臺金印……惟宣命之寳用玉。以玉筯篆文,此其异也。”
(3).宣扬威命。 三国 魏 应璩 《与满公琰书》:“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欢欣踊跃,情有无量,是以奔骋御僕,宣命周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