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刚柔(剛柔)gāng róu
(1).阴阳。《易·繫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孔颖达 疏:“刚柔即阴阳也。”《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高诱 注:“刚柔,阴阳也。”
(2).昼夜。《易·繫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孔颖达 疏:“昼则阳日照临,万物生而坚刚,是昼之象也。夜则阴润浸被,万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汉 扬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 范望 注:“刚柔,昼夜也。”
(3).强弱。《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刚柔,犹强弱也。”《西游记》第五三回:“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
(4).犹宽严。《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漢語大詞典》
(2).昼夜。《易·繫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孔颖达 疏:“昼则阳日照临,万物生而坚刚,是昼之象也。夜则阴润浸被,万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汉 扬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 范望 注:“刚柔,昼夜也。”
(3).强弱。《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刚柔,犹强弱也。”《西游记》第五三回:“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
(4).犹宽严。《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漢語大詞典》
中正 zhōng zhèng
(1).得当;不偏不倚。《书·吕刑》:“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 蔡沉 集传:“咸庶中正者,皆庶几其无过忒也。” 宋 叶适 《答少詹书》:“轻鄙中正平易之论,而多为惊世骇俗絶高之语。” 清 姚鼐 《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君古文虽本 梅崖 ,而自傅以己之所得,持论尤中正。”
(2).正直;忠直。《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諂諛。”《东观汉记·申屠刚传》:“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 史鰌 汲黯 之为人。”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公琰 殖根,不忘中正。”
(3).指正直之士。《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4).犹纯正。 汉 扬雄 《法言·吾子》:“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碧山 以和平中正之音,却值 宋 室败亡之后,故其为词也哀以思。” 茅盾 《搬的喜剧》:“声音是和平而中正。”
(5).指正道。《易·离》:“柔丽乎中正。” 高亨 注:“象人有柔和之德,附丽于正道。”《楚辞·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王逸 注:“中心晓明得此中正之道。” 晋 傅玄 《傅子·检商贾》:“夫 神农 正其纲,先之以无欲,而咸安其道, 周 综其目,壹之以中正,而民不越。”
(6).官名。 秦 末 陈胜 自立为 楚王 时置,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陈涉世家》:“ 陈王 以 朱房 为中正, 胡武 为司过,主司羣臣。” 三国 魏 立中正以藻别人物, 晋 南北朝 仍之, 唐 废。《晋书·刘毅传》:“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 魏氏 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近代有中正。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漢語大詞典》
(2).正直;忠直。《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諂諛。”《东观汉记·申屠刚传》:“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 史鰌 汲黯 之为人。”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公琰 殖根,不忘中正。”
(3).指正直之士。《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4).犹纯正。 汉 扬雄 《法言·吾子》:“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碧山 以和平中正之音,却值 宋 室败亡之后,故其为词也哀以思。” 茅盾 《搬的喜剧》:“声音是和平而中正。”
(5).指正道。《易·离》:“柔丽乎中正。” 高亨 注:“象人有柔和之德,附丽于正道。”《楚辞·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王逸 注:“中心晓明得此中正之道。” 晋 傅玄 《傅子·检商贾》:“夫 神农 正其纲,先之以无欲,而咸安其道, 周 综其目,壹之以中正,而民不越。”
(6).官名。 秦 末 陈胜 自立为 楚王 时置,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陈涉世家》:“ 陈王 以 朱房 为中正, 胡武 为司过,主司羣臣。” 三国 魏 立中正以藻别人物, 晋 南北朝 仍之, 唐 废。《晋书·刘毅传》:“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 魏氏 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近代有中正。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漢語大詞典》
扶持 fú chí
(1).搀扶。《礼记·内则》:“以适父母舅姑之所……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史记·外戚世家》:“女亡匿内中床下,扶持出门,令拜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秦巨伯 ﹞乃诈醉,行此庙间,復见两孙来,扶持 伯 。”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但见个老的呵,我早则出力的扶持。”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因母亲服泻药,起来需人扶持。”
(2).支持;帮助。《管子·形势解》:“道者,扶持众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后汉书·李固传》:“ 固 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 文宣 。”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虽岂弟君子,神明所扶持。”《红楼梦》第六二回:“我来了,全仗你们列位扶持。” 叶君健 《曙光》六:“前些时 袁世凯 要当皇帝,希望 日本 人扶持他。”
(3).服侍;照顾。《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 穆 性至孝,母病累年,恶暑而畏风, 穆 身自扶持起居,能适其志。”《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你去扶持你爹,爹也得你恁个人儿扶持他,才可他的心。”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你们一同出来,患难相救护,疾病相扶持……便发生了一种很坚固的友情。”
(4). 神农 乐名。《通典·乐一》:“ 神农 乐名《扶持》,亦曰《下谋》。” ——《漢語大詞典》
(2).支持;帮助。《管子·形势解》:“道者,扶持众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后汉书·李固传》:“ 固 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 文宣 。”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虽岂弟君子,神明所扶持。”《红楼梦》第六二回:“我来了,全仗你们列位扶持。” 叶君健 《曙光》六:“前些时 袁世凯 要当皇帝,希望 日本 人扶持他。”
(3).服侍;照顾。《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 穆 性至孝,母病累年,恶暑而畏风, 穆 身自扶持起居,能适其志。”《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你去扶持你爹,爹也得你恁个人儿扶持他,才可他的心。”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你们一同出来,患难相救护,疾病相扶持……便发生了一种很坚固的友情。”
(4). 神农 乐名。《通典·乐一》:“ 神农 乐名《扶持》,亦曰《下谋》。” ——《漢語大詞典》
五蕴 wǔ yùn
梵语意译。佛教语。指色、受、想、行、识五者假合而成的身心。色为物质现象,其余四者为心理现象。佛教不承认灵魂实体,以为身心虽由五蕴假合而不无烦恼、轮迴。又名“五阴”、“五众”。《心经》:“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藴是生灭之用。” 宋 苏轼 《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人人在十洲三岛,个个浄五藴六根。”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无为(无爲)wú wéi
(1).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为,而合於道,无为言言,而通乎德。” 明 方孝孺 《懒斋记》:“道家之説贵无为而主静。”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然 老子 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
(2).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离合根》:“故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寳。” 宋 王安石 《赠上元宰》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一·德业儒臣后论》:“圣人之学,无为而成者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参见“ 无为而治 ”。
(3).佛教语。指无因缘造作,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为“无为”。 汉 牟融 《理惑论》:“佛道崇无为,乐施与持戒,兢兢如临深渊者。” 唐 李邕 《大相国寺碑》:“庄严不独於示相,功德何止於无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袁宏论佛说》:“其教也,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浄。其精者为沙门。沙门, 汉 言息也,盖息意去欲,归於无为。”
(4).不知所为;无事可作。《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宋书·张畅传》:“今端坐无为,有博具可见借。” 唐 韩愈 《示儿》诗:“酒食罢无为,棊槊以相娱。”
(5).没有作用;无用。《国语·吴语》:“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智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
(6).无所作为。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明 李贽 《三教归儒说》:“然则今之无才无学、无为无识而欲致大富贵者,断断乎不可以不讲道学矣。”
(7).别做;不做。《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 唐 韩愈 《北极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 明 刘基 《三月八日偕徐成中等游南镇得禽字》:“愿作胶与漆,无为商与参。”
(8).不用;何必。《西京杂记》卷二:“ 扬雄 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玄》故难传。’”《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常苦辛。”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9).犹无从。《世说新语·方正》“ 阮宣子 论鬼神有无者” 刘孝标 注引 汉 王充 《论衡》:“如审鬼者死人精神,人见之,宜从裸袒之形,无为见衣带被服也。何则?衣无精神也。”
(10).无人帮助。《左传·昭公十三年》:“ 子产 归,未至,闻 子皮 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
(11).无事。特指无战争,无军役之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 汉 祚衰。”
不认为,不觉得。《左传·成公二年》:“ 晋 师归, 范文子 后之。 武子 曰:‘无为吾望尔也乎?’” 杨伯峻 注:“为同谓。”
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孔颖达 疏:“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漢語大詞典》
(2).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离合根》:“故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寳。” 宋 王安石 《赠上元宰》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一·德业儒臣后论》:“圣人之学,无为而成者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参见“ 无为而治 ”。
(3).佛教语。指无因缘造作,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为“无为”。 汉 牟融 《理惑论》:“佛道崇无为,乐施与持戒,兢兢如临深渊者。” 唐 李邕 《大相国寺碑》:“庄严不独於示相,功德何止於无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袁宏论佛说》:“其教也,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浄。其精者为沙门。沙门, 汉 言息也,盖息意去欲,归於无为。”
(4).不知所为;无事可作。《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宋书·张畅传》:“今端坐无为,有博具可见借。” 唐 韩愈 《示儿》诗:“酒食罢无为,棊槊以相娱。”
(5).没有作用;无用。《国语·吴语》:“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智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
(6).无所作为。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明 李贽 《三教归儒说》:“然则今之无才无学、无为无识而欲致大富贵者,断断乎不可以不讲道学矣。”
(7).别做;不做。《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 唐 韩愈 《北极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 明 刘基 《三月八日偕徐成中等游南镇得禽字》:“愿作胶与漆,无为商与参。”
(8).不用;何必。《西京杂记》卷二:“ 扬雄 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玄》故难传。’”《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常苦辛。”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9).犹无从。《世说新语·方正》“ 阮宣子 论鬼神有无者” 刘孝标 注引 汉 王充 《论衡》:“如审鬼者死人精神,人见之,宜从裸袒之形,无为见衣带被服也。何则?衣无精神也。”
(10).无人帮助。《左传·昭公十三年》:“ 子产 归,未至,闻 子皮 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
(11).无事。特指无战争,无军役之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 汉 祚衰。”
不认为,不觉得。《左传·成公二年》:“ 晋 师归, 范文子 后之。 武子 曰:‘无为吾望尔也乎?’” 杨伯峻 注:“为同谓。”
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孔颖达 疏:“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