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一真,通天透地,恢弘无障无遮。

王吉昌元代〕《望海潮 真空

真空根蒂,全凭神息,分开五蕴精华。和畅六神,氤氲三岛,天河浪泛灵槎。乾鼎煮丹砂。正云驾坤牛,风送羊车。密运黄金井,成灿烂,结琼华。滋彰极妙生涯。放空圆显理,玄览无瑕。纯粹一真,通天透地,恢弘无障无遮。方寸括河沙。恣兴陪风月,醉卧烟霞。个里真消息,偏分付,道人家。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纯粹一真通天恢弘无障无遮

纯粹(純粹)chún cuì
(1).纯正不杂;精纯完美。《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孔颖达 疏:“纯粹不杂。” 三国 魏 曹植 《大司马曹休诔》:“於穆公侯, 魏 之宗室。明德继踵,奕世纯粹。”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惜邪説蟠互胸中……所言未能纯粹,则学者仍未可奉为圭臬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将使文化之纯粹者,精神益趋於固陋,頽波日逝,纤屑靡存焉。”
(2).朴实。《韩非子·六反》:“嘉厚纯粹,整穀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愚戇之民。” 宋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説於世。”
(3).犹全然。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我要能坚持一下,再打死几个,就纯粹都是赚的。”  ——《漢語大詞典》
一真(一真)
云笈七签道教序见五教下  ——《骈字类编》
通天 tōng tiān
(1).“ 通天冠 ”的省称。《文选·张衡〈东京赋〉》:“冠通天,佩玉璽。” 薛综 注:“通天,冠名也。”《魏书·礼志一》:“既而帝冠通天,絳纱袍,临饗礼。” 唐 李白 《大猎赋》:“君王于是峨通天,靡星旃,奔雷车,挥电鞭。”
(2).“ 通天犀 ”的省称。 唐 元稹 《驯犀》诗:“行地无疆费传驛,通天异物罹幽枉。”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夜明犀,其状类通天。”
(3).“ 通天臺 ”的省称。《汉书·扬雄传上》:“是时未輳夫 甘泉 也,乃望 通天 之绎绎。” 颜师古 注:“ 通天 ,臺名也。言虽未至 甘泉 ,则遥望见 通天臺 也。”
(4).上通于天。形容极高。 唐 杜甫 《望岳》诗:“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元 刘因 《玉乳峰》诗:“旧见剑光曾犯斗,谁教箭筈亦通天。”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他们攀登上 老爷岭 的二十里乱石头通天猴路。”
(5).形容本领极大或权势极重。《四游记·龙王投奔南海》:“彼即有百万雄兵,通天本事,亦无所用其武矣。”《西湖二集·徐君宝节义双圆》:“奸臣 贾似道 当国,封为 魏国公 ,权威通天。” 李国文 《花园街五号》第一章七:“ 吕莎 目前的身分,是市委书记 韩潮 的儿媳,好多单位想把这位通天人物抢到手还来不及呢。”  ——《漢語大詞典》
透 tòu《國語辭典》

透 [ tòu ]

  1. 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如:「渗透」、「刺透」、「阳光穿透了树叶,洒了一地的灿烂。」
  2. 暗地里报讯。如:「到时候,还烦你多少透一点讯息。」
  3. 显露。如:「白里透红」。
  1. 形容澈底而充分的程度。如:「熟透」、「摸透」、「看透」、「苦透」、「恨透」、「冷透」。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1.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4.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5.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6.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7.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8.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9.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1.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2.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1.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恢弘 huī hóng
亦作“ 恢宏 ”。亦作“ 恢閎 ”。
(1).发扬;扩大。《书序》:“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唐 柳宗元 《太白山祠堂碑》:“邑令 裴均 ,临事有恪,革去狭陋,恢閎栋宇。”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二》:“与天子争是非,恢宏事业;为人材别哀正,充扩初心。”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文艺家的觉悟》:“我始终劝他们多读两本书,把自己的见识稍稍恢宏一下。”
(2).博大,宽宏。《晋书·卞壸传》:“诸君以道德恢弘,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 壼 而谁?”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志量恢弘纳百川,遨游四海结英贤。” 明 宋濂 《吴公行状》:“日与公卿接,所见益恢宏。” 董必武 《西安得林老信再次前韵》:“帝都自古説 长安 ,气象恢閎有万千。”  ——《漢語大詞典》
无障(无障)
净住子于诸法中究竟无障  ——《韵府拾遗 漾韵》
无遮(無遮)wú zhē
(1).没有掩盖,裸露。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
(2).佛教语。谓包容广大,没有遮隔。《楞严经》卷一:“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3).指无遮大会。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其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设二十万人斋,号无遮以落之。” 清 赵翼 《灵谷寺》诗:“七日无遮筵,薰天众香郁。”参见“ 无遮大会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