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帷林候渔父,黉舍坐听三日雨。

谢应芳元代〕《雨宿县学斋舍作

客来帷林候渔父,黉舍坐听三日雨。诸生读书喧两庑,商羊飞来立当宁。

雨声书声杂蛙鼓,蚓歌亦自谐宫羽。青苔上阶菌生柱,败壁淋漓籀文古。

斋僮不敢开牖户,风撼庭柯啸饥虎。南山老石烂成土,天漏谁能鍊金补。

去年旱魃走吴楚,田家往往悲尘釜。麦秋一饱方自许,莫教化作飞蛾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渔父黉舍坐听三日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1.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3.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4.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5.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6.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7.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8. 姓。如汉代有客孙。
  1.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2.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1.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2.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帷 wéi《國語辭典》

帷 [ wéi ]

  1. 帐幕。如:「车帷」、「帷幕」。《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新唐书·卷二○五·列女传·房玄龄妻卢传》:「卢泣入帷中,剔一目示玄龄,明无它。」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1.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2.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3.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1. 众多。如:「工厂林立」。
候 hòu《國語辭典》

候 [ hòu ]

  1. 侦察、探察。《说文解字·人部》:「候,司望也。」《吕氏春秋·慎大览·贵因》:「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汉·高诱·注:「候,视也。」《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
  2. 等待。如:「候车室」、「逾时不候」、「恭候大驾」、「稍候一会儿」。《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3. 探望。如:「问候」。《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两公子听见,便同公孙去候姑丈。」
  4. 服侍。如:「伺候」。《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勃字叔阳,年十二能诵诗、书。常候援兄况。」《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孝章宋皇后传》:「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
  5. 诊察。《北齐书·卷四九·方伎传·马嗣明传》:「刑邵子大宝患伤寒,嗣明为之诊,候脉。」《黄帝素问灵枢经·卷九·卫气失常》:「候病所在,骨之属者。」
  6. 占卜。《后汉书·卷三○下·郎𫖮传》:「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二十三曰占候医卜,效验多者,为方术之最。」
  7. 北平方言。指支付、付清。如:「候帐」、「这桌酒菜,张先生已候过钞了。」
  1. 时间、时令、时节。如:「天候已经不早了,快回去吧!」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游太和山日记》:「山谷川原,候同气异。」
  2. 事物的情况或征兆。如:「症候」、「火候」、「征候」。《列子·周穆王》:「觉有八征,梦有六候。」《晋书·卷一二·天文志中》:「凡游气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风雨之候也。」
  3. 用来瞭望、监视敌情的碉堡。《史记·卷二五·律书》:「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筑亭候,修烽燧。」唐·章怀太子·注:「亭候,伺候望敌之所。」通「堠」。
渔父(漁父)yú fǔ
(1).老渔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唐 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清 查礼 《岚光洞》诗:“渔父举网来,舴艋两三箇。”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黉舍(黌舍)hóng shè
校舍。亦借指学校。《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赞》:“艺重当时,所居一旦成市,黌舍暂启,著録或至万人。” 宋 范成大 《送子文杂言》诗:“城东黌舍有佳人,邂逅使我加餐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四》:“今之释教,殆遍天下。琳宇梵宫,盛於黌舍;唪诵呪唄,嚣於弦歌。” 郭沫若 《东风集·〈咏福建·咏厦门高集海堤〉》:“ 金门 晴靄外,黌舍碧波中。”  ——《漢語大詞典》
坐听(坐听)
宋书何承天传广延赏募奉以厚秩发遽奔救天下骚然方伯刺史拱手坐听自无经略唯望朝廷遣军此皆忘战之害不教之失也  ——《韵府拾遗 径韵》
三日 sān rì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漢語大詞典》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1.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2.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1.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2.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