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茶荈 chá chuǎn
茶茗。《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孙晧 ﹞每饗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 曜 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唐 陆羽 《茶经·事》:“薑桂茶荈出 巴 蜀 ,椒橘木兰出 高山 。”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肃公祠》诗:“柘浆茶荈作银气,红尘四合城郭闐。” ——《漢語大詞典》
可作 kě zuò
再生;复生。《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於 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韦昭 注:“作,起也。”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噫! 元 人可作,当必貰予。” ——《漢語大詞典》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 缢死,上吊:自~。
-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 古同“京”,数目。
- 姓。
杨梅(楊梅)yáng méi
(1).常绿乔木,叶互生,长椭圆形,花褐色,雌雄异株。核果球形,表面有粒状突起,味酸甜,可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梬枣杨梅,樱桃蒲陶……罗乎后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杨梅》:“杨梅,树叶如龙眼及紫瑞香。冬月不凋,二月开花结实,形如楮实子,五月熟。”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果类考·杨梅》:“每遇雨肥水渗下,则结实必大而甜,若以桑树接杨梅则不酸。”
(2).这种植物的果实。 唐 李白 《叙旧赠江南宰陆调》诗:“ 江 北荷花开, 江 南杨梅熟。” 清 王士禛 《广州竹枝》诗之三:“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盘三月有杨梅。”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七:“晚上 李子荣 来了,给 马老先生 买了一把儿香蕉,一小筐儿杨梅。”
(3).方言。草莓。
(4).见“ 杨梅疮 ”。 ——《漢語大詞典》
(2).这种植物的果实。 唐 李白 《叙旧赠江南宰陆调》诗:“ 江 北荷花开, 江 南杨梅熟。” 清 王士禛 《广州竹枝》诗之三:“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盘三月有杨梅。”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七:“晚上 李子荣 来了,给 马老先生 买了一把儿香蕉,一小筐儿杨梅。”
(3).方言。草莓。
(4).见“ 杨梅疮 ”。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动-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动-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动-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助-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名-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 受。如:「著风」、「著凉」。
- 发生。如:「著急」、「著慌」。
-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谱 ( 譜 ) pǔ
谱 [ pǔ ]
- 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年~。家~。食~。菜~。~系(a.家谱上的系统;b.物种变化的系统)。
- 记录音乐、棋局等的符号或图形:歌~。乐(yuè)~。棋~。画~。~号。~表。
- 编写歌谱:~曲。~写。~制。
湖 hú《國語辭典》
湖 [ hú ]
名- 被陆地包围,汇集大水的地方。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三江五湖」。
- 姓。如宋代有湖沐。
蓴 chún《國語辭典》
莼 [ chún ]
名- 植物名。莼菜科莼菜属,多年生水草。叶椭圆形,浮生水面,茎叶背面有黏液,夏日开红紫色花。嫩叶可作羹汤,味鲜美。多生于池沼中。也称为「缺盆菜」、「莼菜」。
山蕨
郑谷咏怀诗溪莺喧午寝山蕨止春饥山皮日休怀章来二上人诗水花移得和鱼子蕨 收时带竹胎 ——《骈字类编》
辈 ( 輩 ) bèi
辈 [ bèi ]
- 家族的世代,泛指人际的一种先后次第:~分。先~。长(zhǎng )~。后~。晚~。前~。
- 等,类(指人):吾~。尔~。~出。无能之~。
- 人活着的时间,毕生:我这一~子。
- 车百辆,亦指分行列的车。
一一 yī yī
(1).逐一;一个一个地。《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 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 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嘆惋。” 宋 苏轼 《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老舍 《四世同堂》第一部十四:“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 北平 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2).完全。《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 汉 郑玄 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 孔颖达 疏:“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之也。”《西游记》第五七回:“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3).旧时书信常用语。谓详细叙述。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晋 王羲之 《羊参军帖》:“ 羊参军 寻至,具一一。”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 愈 眼疾,比剧,甚无聊,不復一一。” 宋 车若水 《脚气集》卷上:“ 王右军 帖,多于后结写不具,犹言不备也。有时写不备,其不具草书似不一一。 蔡君謨 帖竝写不一一,亦不失理。”
(4). 汉 扬雄 《太玄》用语。谓玄象之始。《太玄·莹》:“夫一一,所以摹始而测深也。” 范望 注:“一一起於黄泉,故谓之始;在泉之中,故测深也。” ——《漢語大詞典》
(2).完全。《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 汉 郑玄 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 孔颖达 疏:“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之也。”《西游记》第五七回:“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3).旧时书信常用语。谓详细叙述。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晋 王羲之 《羊参军帖》:“ 羊参军 寻至,具一一。”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 愈 眼疾,比剧,甚无聊,不復一一。” 宋 车若水 《脚气集》卷上:“ 王右军 帖,多于后结写不具,犹言不备也。有时写不备,其不具草书似不一一。 蔡君謨 帖竝写不一一,亦不失理。”
(4). 汉 扬雄 《太玄》用语。谓玄象之始。《太玄·莹》:“夫一一,所以摹始而测深也。” 范望 注:“一一起於黄泉,故谓之始;在泉之中,故测深也。” ——《漢語大詞典》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 不好:~听。~看。
-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 仇怨:排~解纷。
- 诘责,质问:发~。非~。责~。
- 古同“傩”。
遽 jù《國語辭典》
遽 [ jù ]
名- 驿车。《尔雅·释言》:「遽,传也。」晋·郭璞·注:「皆传车驿马之名。」《左传·昭公二年》:「闻之,惧弗及,乘遽而至。」
- 惊慌、恐惧。《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波涌,孙、王诸人色并遽。」
- 急忙、迫促。《国语·晋语四》:「(头头)谓谒者曰:『……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遽,不陵节。」
- 窘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
- 忽然、突然。如:「遽闻」、「欲行遽止」。《聊斋志异·卷四·促织》:「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 遂、就。《汉书·卷四三·陆贾传》:「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文选·左思·魏都赋》:「虽自以为道洪化以为隆,世笃玄同,奚遽不能与之踵武而齐其风?」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 几,几个:~人。~日。
-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 命运,天命:天~。气~。
-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 责备,列举过错:~落。
-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