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旧田园,抛来亦芜没。

陆龟蒙唐代〕《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微生参最灵,天与意绪拙。人皆机巧求,百径无一达。

家为唐臣来,奕世唯稷卨.只垂青白风,凛凛自贻厥。

犹残赐书在,编简苦断绝。其间忠孝字,万古光不灭。

孱孙诚瞢昧,有志常搰搰。敢云嗣良弓,但欲终守节。

喧哗不入耳,谗佞不挂舌。仰咏尧舜言,俯遵周孔辙。

所贪既仁义,岂暇理生活。纵有旧田园,抛来亦芜没。

因之成否塞,十载真契阔。冻骭一襜褕,饥肠少糠籺.

甘心付天壤,委分任回斡。笠泽卧孤云,桐江钓明月。

盈筐盛芡芰,满釜煮鲈鳜。酒帜风外頫,茶枪露中撷。

歌谣非大雅,捃摭为小说。上可补熏茎,傍堪跐芽蘖。

方当卖罾罩,尽以易纸札。踪迹尚吴门,梦魂先魏阙。

寻闻天子诏,赫怒诛叛卒。宵旰悯烝黎,谟明问征伐。

王师虽继下,贼垒未即拔。此时淮海波,半是生人血。

霜戈驱少壮,败屋弃羸耋。践蹋比尘埃,焚烧同稿秸。

吾皇自神圣,执事皆间杰。射策亦何为,春卿遂聊辍。

伊余将贡技,未有耻可刷。却问渔樵津,重耕烟雨墢。

诸侯急兵食,冗剩方翦截。不可抱词章,巡门事干谒。

归来阖蓬楗,壁立空竖褐。暖手抱孤烟,披书向残雪。

幽忧和愤懑,忽愁自惊蹶。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

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念此令人悲,翕然生内热。

加之被皲瘃,况复久藜粝。既为霜露侵,一卧增百疾。

筋骸将束缚,腠理如箠挞。初谓抵狂貙,又如当毒蝎。

江南多事鬼,巫觋连瓯粤。可口是妖讹,恣情专赏罚。

良医只备位,药肆或虚设。而我正萎痿,安能致诃咄。

椒兰任芳苾,精粣从罗列。醆斝既屡倾,钱刀亦随爇.

兼之渎财贿,不止行盗窃。天地如有知,微妖岂逃杀。

其时心力愤,益使气息辍。永夜更呻吟,空床但皮骨。

君来赞贤牧,野鹤聊簪笏。谓我同光尘,心中有溟渤。

轮蹄相压至,问遗无虚月。首到春鸿濛,犹残病根茇。

看花虽眼晕,见酒忘肺渴。隐几还自怡,蓬卢亦争喝。

抽毫更唱和,剑戟相磨戛。何大不包罗,何微不挑刮。

今来值霖雨,昼夜无暂歇。杂若碎渊沦,高如破轇轕.

何劳鼍吼岸,讵要鹳鸣垤。只意江海翻,更愁山岳裂。

初惊蚩尤阵,虎豹争搏啮。又疑伍胥涛,蛟蜃相蹙拶。

千家濛瀑练,忽似好披拂。万瓦垂玉绳,如堪取萦结。

况余居低下,本是蛙蚓窟。迩来增号呼,得以恣唐突。

先夸屋舍好,又恃头角凸。厚地虽直方,身能遍穿穴。

常参庄辩里,亦造扬玄末。偃仰纵无机,形容且相忽。

低头增叹诧,到口复嗢咽。沮洳渍琴书,莓苔染巾袜。

解衣换仓粟,秕稗犹未脱。饥鸟屡窥临,泥僮苦舂bN.

或闻秋稼穑,大半沈澎汃。耕父蠹齐民,农夫思旱魃。

吾观天之意,未必洪水割。且要虐飞龙,又图滋跛鳖。

三吴明太守,左右皆儒哲。有力即扶危,怀仁过救暍。

鹿门皮夫子,气调真俊逸。截海上云鹰,横空下霜鶻.

文坛如命将,可以持玉钺。不独扆羲轩,便当城老佛。

顾余为山者,所得才篑撮。譬如饰箭材,尚欠镞与筈.

闲将歈儿唱,强倚帝子瑟。幸得远潇湘,不然嗤贾屈。

开缄窥宝肆,玑贝光比栉。朗咏冲乐悬,陶匏响铿擖。

古来愁霖赋,不是不清越。非君顿挫才,沴气难摧折。

驰情扣虚寂,力尽无所掇。不足谢徽音,只令凋鬓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纵有田园芜没

纵有
即使有  ——《整理自网络》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1. 过时的,与“”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田园(田園)tián yuán
(1).田地和园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宋 曾巩 《上齐工部书》:“ 巩 世家 南丰 ,及大人謫官以还,无屋庐田园于 南丰 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延之 ﹞自此营建第宅,置买田园,扳结婚姻。” 徐迟 《狂欢之夜》:“一片寂静包裹着整个山林田园。”
(2).泛指农村。《史记·汲郑列传》:“后数月, 黯 坐小法,会赦免官。於是 黯 隐於田园。” 唐 杜甫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诗:“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羣。”  ——《漢語大詞典》
抛 ( 拋 ) pāo《國語辭典》
  1. 「抛 」的异体字。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芜没(蕪没)wú méi
谓掩没于荒草间;湮灭。 南朝 梁 沈约 《愍衰草赋》:“园庭渐芜没,霜露日霑衣。” 宋 王安石 《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诗:“苑方 秦 地皆芜没,山借 扬州 更寂寥。” 明 杨慎 《观金润甫画壁歌》:“翻嗟古来才士芜没亦何限,感慨为尔击节生遥悲。” 清 戴名世 《〈四家诗义合刻〉序》:“士风之苟且至於如此,而‘五经’之不芜没也几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