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渐开词源,一派分万溜。

陆龟蒙唐代〕《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汉皋古来雄,山水天下秀。高当轸翼分,化作英髦囿。

暴秦之前人,灰灭不可究。自从宋生贤,特立冠耆旧。

离骚既日月,九辩即列宿。卓哉悲秋辞,合在风雅右。

庞公乐幽隐,辟聘无所就。只爱鹿门泉,泠泠倚岩漱。

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

三胡节皆峻,二习名亦茂。其馀文武家,相望如斥堠。

缅思齐梁降,寂寞寡清胄。凝融为漪澜,复结作莹琇.

不知粹和气,有得方大受。将生皮夫子,上帝可其奏。

并包数公才,用以殿厥后。尝闻儿童岁,嬉戏陈俎豆。

积渐开词源,一派分万溜。先崇丘旦室,大惧隳结构。

次补荀孟垣,所贵亡罅漏。仰瞻三皇道,虮虱在宇宙。

却视五霸图,股掌弄孩幼。或能醢髋髀,或与翼雏鷇.

或喜掉直舌,或乐斩邪脰。或耨鉏翳荟,或整理错谬。

或如百千骑,合沓原野狩。又如晓江平,风死波不皱。

幽埋力须掘,遗落赀必购。乃于文学中,十倍猗顿富。

囊乏向咸镐,马重迟步骤。专场射策时,缚虎当羿彀。

归来把通籍,且作高堂寿。未足逞戈矛,谁云被文绣。

从知偶东下,帆影拂吴岫。物象悉摧藏,精灵畏雕镂。

伊余抱沈疾,憔悴守圭窦。方推洪范畴,更念大玄首。

陈诗采风俗,学古穷篆籀。朝朝贳薪米,往往逢责诟。

既被邻里轻,亦为妻子陋。持冠适瓯越,敢怨不得售。

窘若晒沙鱼,悲如哭霜狖。唯君枉车辙,以逐海上臭。

披襟两相对,半夜忽白昼。执热濯清风,忘忧饮醇酎。

驱为文翰侣,驽皂参骥厩。有时谐宫商,自喜真邂逅。

道孤情易苦,语直诗还瘦。藻匠如见酬,终身致怀袖。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积渐开词一派万溜

积渐(積漸)jī jiàn
逐渐形成。《管子·明法解》:“姦臣之败主也,积渐积微使王迷惑而不自知也。”《汉书·贾谊传》:“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 元 张可久 《红绣鞋·岁暮》曲之二:“玲瓏心似锦,积渐鬢成丝,落一张閒故纸。”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又功罪勘报,其权往往属之御史,积渐凌替,故非一朝也。” 郭沫若 《羽书集·不要怕死》:“大汉奸的防闲是相当困难的,这种大抵都是有点社会地位的人,他们并不是无智,并不是不晓得做汉奸的利害,然而他们仍悍然为之者,我看有些是积渐使然,有些是出于不得已的。”  ——《漢語大詞典》
开词(開詞)kāi cí
评话演员说正书之前,有时先念诵一段词,称为“开词”。词牌常用《西江月》《临江仙》《鹧鸪天》等。也有用律诗或绝句的。内容与正书不一定有关。  ——《漢語大詞典》
源 yuán《國語辭典》

源 [ yuán ]

  1. 水流的出處。如:「水源」、「泉源」、「飲水思源」。《國語·晉語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唐·李嶠〈河〉詩:「源出崑崙中,長波接漢空。」
  2. 根本、由來。《韓非子·主道》:「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文選·班固·東都賦》:「嗜欲之源滅,廉恥之心生。」
  3. 姓。如唐代有源乾曜。
一派 yī pài
(1).一条支流;一条水流。 唐 刘威 《黄河赋》:“惟天河之一派,独殊类於百川。”《宋史·河渠志四》:“内庭池籞既多,患水不给,又於西南水磨引 索河 一派,架以石渠絶 汴 ,南北筑堤,导入 天源河 以助之。”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吾 闽 建安 一派溪源,自 武夷 九曲 来,一泻千里,清可以鉴。”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污浊的血固然污浊了,清新的血也渐变陈旧,红殷殷的,象一派死水。”
(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朱子语类》卷九四:“ 程子 承 周子 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其间又有一派,则文士及哲学家……欲衍 柏拉图 之共产主义,建理想的邦国。”
(3).谓一类。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洪秀全 、 康有为 、 严复 和 孙中山 ,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4).犹一片;一阵。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言语等。 宋 戴复古 《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之二:“一派春烟澹不收,渔家已许借扁舟。” 元 萨都剌 《上杂京咏》之一:“一派萧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两个汉子道:‘小人并没此事,都是一派胡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六:“忽然间,一派急闪才过去,挨屋炸起一声落地雷。”  ——《漢語大詞典》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1.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2.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3.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4.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1.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2.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1.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2.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3.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4. 量詞:➊ ​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5.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1.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2.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3. 成分。如:「糖分」、「養分」。
  4.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万溜(万溜)
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诗见一派下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