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乐良在兹,没齿伤何云。

王蒙元代〕《留别

调古世寡和,材高自无群。
种玉秘奇术,还丹隐玄文。
披裘负薪士,拾金非所闻。
虽无箕颍节,亦不慕高勋。
石田长芝草,暮春自耕耘。
曲肱枕耒耜,长歌至日曛。
所乐良在兹,没齿伤何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没齿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1.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2.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3.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4.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5.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6.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1.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2.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1.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1.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1.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良 liáng《國語辭典》

      良 [ liáng ]

      1. 善、美好。如:「良師」、「優良」、「良宵」。《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2. 賢明。如:「賢良」。唐·韓愈〈原毀〉:「嘗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3. 天生的、本能的。如:「良知」、「良能」。
      1. 善良的人。如:「除暴安良」。《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誅罰良善,日以益 甚。」
      2.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良霄。
      1. 確實、果然,表示肯定。《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文選·曹丕·與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
      2. 很、甚。如:「良久」、「感觸良多」。《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仁兄所見良是。」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兹 ( 茲 ) zī/cí
      兹 [ zī ]
      1. 这,这个,此:~日。~行(xíng)。
      2. 现在:~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
      3. 年:今~。来~。
      4. 同“滋”,增益;多。
      5. 古代称草席。
      兹 [ cí ]
      1. 〔龟(qiū)~〕见“龟”。
      没齿(没齒)mò chǐ
      (1).终身。《论语·宪问》:“夺 伯氏 駢邑 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汉书·萧望之传》:“下走将归 延陵 之皋,修农圃之畴,畜鸡种黍,竢见二子,没齿而已矣。”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诗:“吾非丈夫特,没齿埋冰炭。” 明 沈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我頽龄罹彼百凶,甘没齿煢煢寡终,何期儿女封。”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有遯世无闷,嚣然自得以没齿者矣。”
      (2).指老年。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兄弟同居,至於没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始自诞灵,洎乎没齿,貌无瞋色,手不害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阿鼻之罪孽难消,没齿而声名尽堕。”
      (3).指死;死后。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四:“夫自开国以来,将相大臣,功名富贵烜赫一时者多矣,没齿之后,陵谷变迁,不能保其坟墓者有矣。” 清 唐孙华 《哭大兄允中》诗之二:“没齿人争推善士,始知用拙道逾尊。”  ——《漢語大詞典》
      伤 ( 傷 ) shāng
      伤 [ shāng ]
      1. 受损坏的地方:工~。~痕。
      2. 损害:~了筋骨。~脑筋。~神。劳民~财。
      3.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寒。
      4.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食。
      5. 妨碍:无~大体。
      6. 悲哀:悲~。哀~。神~。感~。~悼。~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7. 得罪:~众。开口~人。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