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黄花多事、偏怜隐逸、白头何老友相逢,清谈绝倒,休校刘郎去后栽。
草木无情,不问寒喧,开时便开。只黄花多事、偏怜隐逸、白头何老友相逢,清谈绝倒,休校刘郎去后栽。尊中物,胜他年千里,漫寄寒梅。神仙合住蓬莱。柰老母思儿忍不回。任耿庄槐老,休为痴梦,梅家酒熟,且浣溪怀。渭北江东,暮云春树,何日扁舟更此来。公知否,便连朝觞咏,能几徘徊。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副-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尽。如:「只管去做」。
-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名-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黄花 huáng huā
亦作“黄华”。
(1).黄色的花。《山海经·西山经》:“ 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
(2).指菊花。《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陆德明 释文:“鞠,本又作菊。” 宋 李清照 《醉花阴·重阳》词:“莫道不销魂,帘捲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 徐渭 《画菊》诗之一:“东篱蝴蝶閒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词:“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3).指菜花。 晋 张翰 《杂诗》之一:“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 唐 司空图 《独望》诗:“緑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翰 诗:‘黄花若散金’,菜花也。通首皆言春景。 宋真宗 出此题,举子误以为菊,乃被放黜。”
(4).指金针菜。 老舍 《四世同堂》十五:“又关了城?我还忘了买黄花和木耳,非买去不可呢。”
(5).指未曾有过性行为的青年男女。《太平天囯歌谣·龟头淮军不是人》:“门口姐妹亲不认,硬逮黄花犯奸淫。”
(6).古俗曲名。即《皇华》。 宋 黄庭坚 《送彦孚主簿》诗:“《黄华》虽众笑,《白雪》不同腔。”
(7). 太行山 峰名。《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 ﹞北略 中山 之地,至於 房子 ,遂之 代 ,北至 无穷 ,西至 河 ,登 黄华 之上。” 张守节 正义:“ 黄华 盖 西河 侧之山名也。”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 黄华 水帘天下絶,我初闻之 雪溪翁 。” 施国祁 诗题笺注引 刘祁 《游林虑西山记》:“吾闻 太行 之秀,曰 黄华 、曰 谼谷 ,尔其从我一游乎?” 清 侯方域 《郭老仆墓志铭》:“ 司徒公 仕,而西抵 秦凉 之塞,南按 黔 方,北尽 黄花 、 居庸 边镇上。” ——《漢語大詞典》
(1).黄色的花。《山海经·西山经》:“ 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
(2).指菊花。《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陆德明 释文:“鞠,本又作菊。” 宋 李清照 《醉花阴·重阳》词:“莫道不销魂,帘捲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 徐渭 《画菊》诗之一:“东篱蝴蝶閒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词:“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3).指菜花。 晋 张翰 《杂诗》之一:“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 唐 司空图 《独望》诗:“緑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翰 诗:‘黄花若散金’,菜花也。通首皆言春景。 宋真宗 出此题,举子误以为菊,乃被放黜。”
(4).指金针菜。 老舍 《四世同堂》十五:“又关了城?我还忘了买黄花和木耳,非买去不可呢。”
(5).指未曾有过性行为的青年男女。《太平天囯歌谣·龟头淮军不是人》:“门口姐妹亲不认,硬逮黄花犯奸淫。”
(6).古俗曲名。即《皇华》。 宋 黄庭坚 《送彦孚主簿》诗:“《黄华》虽众笑,《白雪》不同腔。”
(7). 太行山 峰名。《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 ﹞北略 中山 之地,至於 房子 ,遂之 代 ,北至 无穷 ,西至 河 ,登 黄华 之上。” 张守节 正义:“ 黄华 盖 西河 侧之山名也。”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 黄华 水帘天下絶,我初闻之 雪溪翁 。” 施国祁 诗题笺注引 刘祁 《游林虑西山记》:“吾闻 太行 之秀,曰 黄华 、曰 谼谷 ,尔其从我一游乎?” 清 侯方域 《郭老仆墓志铭》:“ 司徒公 仕,而西抵 秦凉 之塞,南按 黔 方,北尽 黄花 、 居庸 边镇上。” ——《漢語大詞典》
多事 duō shì
(1).多事故;多事变。《庄子·天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汉书·平帝纪》:“分界郡国所属,罢置改易,天下多事,吏不能纪。”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近 李翱 从僕学文,颇有所得。然其人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今朝廷命帅,举 利 益 二路以付之。万一中国多事,姦雄恃险,无以分制。” 清 黄遵宪 《二十初度》诗:“堕地添丁日,时平万户春。我生遂多事,臣壮不如人。”
(2).做多余的事,做不应该做的事。《庄子·渔父》:“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唐 张鷟 《游仙窟》:“无情明月,故故临窗;多事春风,时时动帐。” 宋 苏轼 《徐州谢上表》:“知臣者谓臣爱君,不知臣者谓臣多事。”《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是天生这等一个多事的人。” 茅盾 《子夜》七:“他听出了 屠维岳 这番话的背后的意思是在说他这一来乃是多事。” ——《漢語大詞典》
(2).做多余的事,做不应该做的事。《庄子·渔父》:“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唐 张鷟 《游仙窟》:“无情明月,故故临窗;多事春风,时时动帐。” 宋 苏轼 《徐州谢上表》:“知臣者谓臣爱君,不知臣者谓臣多事。”《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是天生这等一个多事的人。” 茅盾 《子夜》七:“他听出了 屠维岳 这番话的背后的意思是在说他这一来乃是多事。” ——《漢語大詞典》
偏怜(偏憐)piān lián
特别宠爱。 唐 元稹 《遣悲怀》诗之一:“ 谢公 最小偏怜女,嫁与 黔娄 百事乖。”《辽史·皇子表》:“谚曰:‘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 冰心 《南归》:“我的最小偏怜的海上飘泊的弟弟!” ——《漢語大詞典》
隐逸(隱逸)yǐn yì
(1).犹隐居;隐遁。《汉书·何武传》:“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世有隐逸之民,而无独立之主者,士可以嘉遁而无忧,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不能像过去的一些隐逸之士能逃掉一切。”
(2).指隐居之士。《后汉书·岑熙传》:“迁 魏郡 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 宋 苏舜钦 《独游辋川》诗:“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不知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漢語大詞典》
(2).指隐居之士。《后汉书·岑熙传》:“迁 魏郡 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 宋 苏舜钦 《独游辋川》诗:“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不知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漢語大詞典》
白头(白頭)bái tóu
(1).犹白发。形容年老。《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秦 韩 之交。”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意志何时,復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况臣母子,各已白头,兄弟二人,皆任远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五:“白头相见 山东 路,谁惜荷衣两少年。”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六十:“ 骡马街 南 刘二家 ,白头诗客戏生涯。”
(2).谓夫妇互相敬爱,共同生活到年老。 金 曹之谦 《变白头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中路多反目,几人能白头?”
(3).指年老的尊亲。 清 孙枝蔚 《客句容》诗之三:“妇呻女吟常满屋,音书早晚慰白头。”
(4). 清 代豪绅富户组织领导的乡勇。头裹白布,故称。《太平天囯歌谣·破假大炮》:“乡绅、财主也有兵勇,个个头上围白布,叫白头。”
(5).鸟名。即白头翁。 宋 曾慥 《高斋漫录》:“禽鸟之名,多不可纪,白头称公,黄头称子,羣飞且鸣,是将鬭矣。”参见“ 白头翁 ”。 ——《漢語大詞典》
(2).谓夫妇互相敬爱,共同生活到年老。 金 曹之谦 《变白头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中路多反目,几人能白头?”
(3).指年老的尊亲。 清 孙枝蔚 《客句容》诗之三:“妇呻女吟常满屋,音书早晚慰白头。”
(4). 清 代豪绅富户组织领导的乡勇。头裹白布,故称。《太平天囯歌谣·破假大炮》:“乡绅、财主也有兵勇,个个头上围白布,叫白头。”
(5).鸟名。即白头翁。 宋 曾慥 《高斋漫录》:“禽鸟之名,多不可纪,白头称公,黄头称子,羣飞且鸣,是将鬭矣。”参见“ 白头翁 ”。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老友 lǎo yǒu
(1).相交多年的朋友。《宋史·儒林传四·蔡元定》:“﹝ 元定 ﹞闻 朱熹 名,往师之。 熹 叩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之列。’”《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的老友到了。” 郁达夫 《迟桂花》:“是因为这一次的结婚,我才进城里去买东西,才发见了多年不见的你这老友的存在。”
(2). 明 代士大夫对已考中秀才的儒学生员的称呼。《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 明 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 ——《漢語大詞典》
(2). 明 代士大夫对已考中秀才的儒学生员的称呼。《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 明 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 ——《漢語大詞典》
相逢 xiāng féng
彼此遇见;会见。 汉 张衡 《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及去事戎轡,相逢宴军伶。” 宋 王易简 《水龙吟》词:“看明璫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薰风误。”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举世无知音,今夕相逢,岂天假真缘耶。” ——《漢語大詞典》
清谈(清談)qīng tán
亦作“ 清谭 ”。
(1).清雅的谈论。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 刘主 ,自吐清谈护 汉 储。”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
(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沈约传》:“自负高才,昧於荣利,乘时藉世,颇累清谈。”
(3).谓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 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 三国 魏 何晏 、 夏侯玄 、 王弼 等,至 晋 王衍 辈而益盛,延及 齐 梁 不衰。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晋书·隐逸传·鲁褒》:“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宋 王安石 《谢安》诗:“ 谢公 才业自超羣,误长清谈助世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魏 晋 清谭之士林, 东汉 礼教节义之士林也。”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东晋 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
(4).后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迄今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抛离实事。”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 荃麟同志 喜欢‘清谈’。不!尽管我们谈话不少,他却从未说过空话。”
(5).泛指一般闲谈。 清 沈涛 《〈瑟榭丛谈〉自序》:“或爨苏清谈,閒话风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诸 桂阳 方外神怪清谭之资,不可闕也。”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里主要的消遣是清谈。内容无所不包,上到国家大事,下至某节街上忽然发现了一匹老鼠的残骸。” ——《漢語大詞典》
(1).清雅的谈论。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 刘主 ,自吐清谈护 汉 储。”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
(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沈约传》:“自负高才,昧於荣利,乘时藉世,颇累清谈。”
(3).谓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 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 三国 魏 何晏 、 夏侯玄 、 王弼 等,至 晋 王衍 辈而益盛,延及 齐 梁 不衰。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晋书·隐逸传·鲁褒》:“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宋 王安石 《谢安》诗:“ 谢公 才业自超羣,误长清谈助世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魏 晋 清谭之士林, 东汉 礼教节义之士林也。”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东晋 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
(4).后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迄今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抛离实事。”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 荃麟同志 喜欢‘清谈’。不!尽管我们谈话不少,他却从未说过空话。”
(5).泛指一般闲谈。 清 沈涛 《〈瑟榭丛谈〉自序》:“或爨苏清谈,閒话风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诸 桂阳 方外神怪清谭之资,不可闕也。”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里主要的消遣是清谈。内容无所不包,上到国家大事,下至某节街上忽然发现了一匹老鼠的残骸。” ——《漢語大詞典》
绝倒(絶倒)jué dǎo
(1).佩服之极。 唐 戎昱 《听杜山人弹胡笳》诗:“ 杜陵 先生证此道, 沉 家 祝 家皆絶倒。”《西湖佳话·葛岭仙迹》:“满座宾客见之,无不絶倒,遂传播其仙家幻术之妙。”
(2).谓折服。 杨朔 《我的改造》:“我能听懂工人的每一句话,我为他们的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所绝倒。”
(3).大笑不能自持。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诗成捧腹便絶倒,书生説食真膏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曰:‘龙王下詔求直諫,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四座无不絶倒。”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四:“ 胡默 更非常健谈,而且诙谐百出,令人绝倒。”
(4).因昏厥而仆倒。《北史·崔瞻传》:“行过 彭城 ,读道旁碑文未毕而絶倒……此碑乃 瞻 父守 徐州 时所立,故哀感焉。”《旧唐书·哥舒翰传》:“﹝ 哥舒翰 ﹞至 土门 军,入浴室,遘风疾,絶倒良久乃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僧闻语而便絶倒,良久始苏。” 鲁迅 《三闲集·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来函谨悉,甚至於吓得絶倒矣。”
(5).古代杂技名。《列子·说符》“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 晋 张湛 注:“如今之絶倒投狭者。”《南齐书·乐志》:“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絶倒、五案等伎。” ——《漢語大詞典》
(2).谓折服。 杨朔 《我的改造》:“我能听懂工人的每一句话,我为他们的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所绝倒。”
(3).大笑不能自持。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诗成捧腹便絶倒,书生説食真膏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曰:‘龙王下詔求直諫,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四座无不絶倒。”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四:“ 胡默 更非常健谈,而且诙谐百出,令人绝倒。”
(4).因昏厥而仆倒。《北史·崔瞻传》:“行过 彭城 ,读道旁碑文未毕而絶倒……此碑乃 瞻 父守 徐州 时所立,故哀感焉。”《旧唐书·哥舒翰传》:“﹝ 哥舒翰 ﹞至 土门 军,入浴室,遘风疾,絶倒良久乃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僧闻语而便絶倒,良久始苏。” 鲁迅 《三闲集·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来函谨悉,甚至於吓得絶倒矣。”
(5).古代杂技名。《列子·说符》“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 晋 张湛 注:“如今之絶倒投狭者。”《南齐书·乐志》:“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絶倒、五案等伎。” ——《漢語大詞典》
休 xiū/xǔ《國語辭典》
休 [ xiū ]
動- 歇息。如:「休養」、「休憩」。《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行者休於樹。」
- 停歇、終止。如:「休會」、「休學」。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水滸傳·第五一回》:「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 辭退官職、工作。如:「退休」。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唐·白居易〈自問〉詩:「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
- 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水滸傳·第八回》:「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紅樓夢·第六八回》:「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 喜悅、快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休戚與我均,何所避?」
- 不要、不可。如:「休想」、「休問」。唐·杜甫〈戲贈友〉詩二首之二:「勸君休歎恨,未必不為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
- 美好。如:「休兆」、「休德」。唐·柳宗元〈與邕州李域中丞論陸卓啟〉:「累仕所至,必有休聲。」
- 福祿、吉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戰國策·魏策四》:「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 姓。漢封楚元王之子為休侯,後以邑為氏。
- 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宋·呂勝己〈南鄉子·斗笠棹扁舟〉詞:「笑道漁翁太拙休。」
休 [ xiǔ ]
- 參見「休屠 」條。
休 [ xǔ ]
動- 使溫暖。《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通「煦」。
- 發出痛念、憐惜的聲音。《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校 xiào/jiào《國語辭典》
校 [ xiào ]
名- 施教求學的地方。如:「學校」、「補校」、「夜校」。
- 中級軍官的名稱,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
- 姓。如唐代有校桀。
校 [ jiào ]
動- 古代的刑具。枷械的統稱。《說文解字·木部》:「校,木囚也。」《資治通鑑·卷二六九·後梁紀四·均王乾化三年》:「庚辰,晉王發幽州,劉仁恭父子皆荷校於露布之下。」
- 較量、計較。如:「校力」、「校量」。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詩:「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
- 訂正、考訂。如:「校稿」、「校覈」。《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
- 考核、考究。《荀子·君道》:「知慮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積久,校之以功。」
- 計算。《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刘郎(劉郎)liú láng
(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
(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鸞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臺 苏臺 隔云水。” ——《漢語大詞典》
(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
(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鸞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臺 苏臺 隔云水。” ——《漢語大詞典》
去后(去後)qù hòu
以后。 明 朱权 《荆钗记·启媒》:“昨闻故人 王景春 之子,堂试魁名,去后必有好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 ——《漢語大詞典》
栽 zāi《國語辭典》
栽 [ zāi ]
动- 种植。如:「栽树」、「栽花」。唐·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安上。如:「栽牙刷」、「栽赃」。
- 跌倒。如:「栽跟头」。《红楼梦·第九六回》:「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
- 可栽种的植物幼苗。如:「桃栽」、「树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