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广亡来水镜稀,宓妃嫫母混妍媸。

刘兼唐代〕《倦学

乐广亡来水镜稀,宓妃嫫母混妍媸。
且於雾里藏弱豹,休向窗中问碧鸡。
百氏典填坟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
门前春色芳如昼,好掩书斋任所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广水镜宓妃嫫母妍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广 ( 廣 ) guǎng/ān《國語辭典》

      广 [ yǎn ]

      1. 依山崖所建造的房屋。唐·韓愈〈陪杜侍御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广。」元·袁桷〈次韻瑾子過梁山濼三十韻〉:「土屋危可緣,草广突如峙。」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亡 wáng/wú《國語辭典》

      亡 [ wáng ]

      1. 逃跑。如:「流亡」、「逃亡」。《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2. 失去。如:「亡羊补牢」。《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3. 死去。如:「死亡」、「伤亡」。
      4. 消灭。如:「灭亡」、「败亡」。《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5. 外出不在。《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聊斋志异·卷一○·真生》:「明日,往投刺,适值其亡,凡三谒,皆不遇。」
      6. 忘记。汉·王充《论衡·语增》:「为长夜之饮,亡其甲子。」唐·戴叔伦〈南野〉诗:「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通「忘」。
      1. 死去的。如:「亡父」、「亡兄」、「未亡人」。《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末所愤愤者,亡亲坟垄未成。」

      亡 [ wú ]

      1. 没有。《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唐·韩愈〈进学解〉:「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同「无 」。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水镜(水鏡)shuǐ jìng
      (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
      (2).喻指明鉴之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 统 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诸葛孔明 为卧龙, 庞士元 为凤雏, 司马德操 为水镜,皆 庞德公 语也。”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
      (3).谓明鉴,明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
      (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 张铣 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 明圣 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
      (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杨朔 《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漢語大詞典》
      稀 xī《國語辭典》

      稀 [ xī ]

      1. 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2. 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3. 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4. 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1.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宓妃 fú fēi
      传说中的 洛水 女神。《楚辞·离骚》:“吾令 丰隆 乘云兮,求 宓妃 之所在。” 王逸 注:“ 宓妃 ,神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若夫 青琴 、 宓妃 之徒,絶殊离俗。”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 宓妃 , 伏羲氏 女,溺死 洛 ,遂为 洛水 之神。”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序》:“ 黄初 三年,余朝京师,还济 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 宓妃 。”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二:“ 洛浦 有 宓妃 ,飘颻雪争飞。”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微吟风引,薄 蔡女 之言才;妙解天成,过 宓妃 之受教,是以冬闺寳押,作颂方闲。”  ——《漢語大詞典》
      嫫母 mó mǔ
      亦作“ 嫫姆 ”。 传说为 黄帝 第四妃,貌甚丑。《荀子·赋》:“ 閭娵 、 子奢 莫之媒也; 嫫母 、 力父 ,是之喜也。” 杨倞 注:“ 嫫母 ,丑女, 黄帝 时人。”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 嫫姆 倭傀 ,善誉者不能掩其丑。” 唐 于濆 《苦辛吟》:“我愿 燕 赵 姝,化为 嫫母 姿。”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一节:“披綺罗於 嫫母 ,祇增其丑;施金鞍於駑駘,祇重其负。”  ——《漢語大詞典》
      混 hùn/hún《國語辭典》

      混 [ hùn ]

      1. 水势盛大。《说文解字·水部》:「混,丰流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汩乎混流,顺阿而下。」
      2. 污浊不清。《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文选·班固·典引》:「五德初始,同于草昧玄混之中。」唐·李善·注:「混犹溷浊。」
      1. 掺杂。如:「混为一谈」。《文选·班固·幽通赋》:「道混成而自然兮,术同原而分流。」
      2. 蒙骗、冒充。如:「鱼目混珠」。《红楼梦·第四七回》:「姨太太的牌也生,咱们一处坐著,别叫凤姐儿混了我们去。」
      3. 胡乱、苟且的度过。如:「鬼混」、「混日子」。《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思量房里没有别人,只是杨执中的蠢儿子在那里混。」
      1. 胡乱。如:「混说」、「混搞」。《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寻了钱又混用掉了,而今落得这一个收场。」《红楼梦·第三四回》:「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别混猜度。」

      混 [ kūn ]

      1. 参见「混夷 」条。

      混 [ gǔn ]

      1. 参见「[[混混]]」条。

      混 [ ​hǔn ]

      1. (一)​之又音。

      混 [ hún ]

      1. (一)​2.之又音。
      妍媸 yán chī
      同“ 妍蚩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四体妍媸,本无关於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宋 苏轼 《影答形》诗:“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 清 赵翼 《乡试届期分遣儿孙赴试》诗:“科场得失原靡定,文字妍媸要共观。” 茅盾 《子夜》八:“他( 冯云卿 )转脸仔细看着女儿,似乎把想像中的 刘玉英 和眼前的他的女儿比较妍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