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花木四时足,随意园池百亩馀。

孙应时宋代〕《范氏致爽园用石湖韵

可人花木四时足,随意园池百亩馀。
但续岷山高士传,不谈天上故人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可人花木四时随意园池百亩

可人 kě rén
(1).有才德的人。引申为可爱的人,称心如意的人。《礼记·杂记下》:“其所与游辟也,可人也。” 孔颖达 疏:“可人也者,谓其人性行是堪可之人也。”《三国志·蜀志·费祎传》:“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 宋 苏轼 《广陵后园题申公扇子》诗:“闲吟‘绕屋扶疏’句,须信 渊明 是可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魂游》:“有情人叫不出情人应,为什么不唱出你可人名姓?”《红楼梦》第二八回:“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
(2).称人心意。 宋 黄庭坚 《次韵师厚食蟹》:“趋蹌虽入笑,风味极可人。” 清 曹寅 《沿河秋花》诗:“野色秋来早,烟光渐可人。” 萧乾 《海伦·斯诺如是说》楔子:“高速公路两旁是一片温柔可人的秋色。”  ——《漢語大詞典》
花木 huā mù
泛指花草树木。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序》:“花木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 唐 戴叔伦 《南轩》诗:“更爱閒花木,欣欣得向阳。”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诗之一:“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峻青 《秋色赋》:“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漢語大詞典》
四时(四時)sì shí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漢語大詞典》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1.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2.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4.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2.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3.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1.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2. 富裕。如:「富足」。
  1.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2.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3.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1. 过分。参见「足恭 」条。
随意(隨意)suí yì
任情适意,随便。《三国志·魏志·程晓传》:“官无局业,职无分限,随意任情,唯心所适。” 北周 庾信 《荡子赋》:“游尘满牀不用拂,细草横阶随意生。”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二:“上几等舱的搭客可随意到下几等舱里去瞎跑,下几等舱的搭客不许到上几等舱里去走动。”  ——《漢語大詞典》
园池(園池)yuán chí
指有池塘的园林。《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 高诱 注:“树果曰园,《诗》曰:‘园有树桃。’有水曰池。可以游观娱志。”《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王翦 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宋书·竟陵王诞传》:“ 诞 造立第舍,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於一时。”  ——《漢語大詞典》
百亩(百畝)bǎi mǔ
亦作“ 百畮 ”。 一百亩土地。亦泛指广阔之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 郑玄 注:“畮,古‘亩’字。”《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淮南子·诠言训》:“匹夫百畮一守,不遑启处。”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浄尽菜花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 周 制百步为亩,一夫百亩(约合今31.2亩),称为一田,是井田的基本单位。”  ——《漢語大詞典》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1. 见“”。
  2.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