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资固不凡,器用况已犀。

葛胜仲宋代〕《寄友卿窄韵一首

昔子游鲁中,飘然起幽栖。翛翛一书簏,长物无所携。

辛勤涉长道,足趼面目黧。自言寡闻识,走俗多沉迷。

今不勇自奋,蹉跎将噬脐。类渴欲石髓,如矇想金篦。

来簉胄子席,求言学端倪。嗟予浅闻道,太仓之一稊。

松菊有荒径,桃李无成蹊。胡能使谷似,每每赪颜低。

晨昏不予舍,三岁改摄提。对案但苜蓿,有黍多无鸡。

一笑为流啜,甘若羊新刲。秋霜八九月,絺绤临风凄。

宁甘范叔寒,不求故人绨。夜窗经与史,短檠照栖栖。

靡曼一不顾,端如金日磾。嘉子甚年少,老成同齿齯。

照庭真玉树,饤座称佳梨。为文颇挺拔,绝去翰墨畦。

声华出诸彦,籍籍喧青齐。遂收济北荐,谓即辞蒿藜。

如何尚龃龉,时命多乖暌。方今天子圣,隆学古与稽。

美化浃辽夏,文星动娄奎。郡邑各黉宇,夏屋华榱题。

师儒自廷授,望实多金闺。大烹极鼎味,岂复嗟盐齑。

月书季有考,升舍兹其梯。吾邦矧多士,擅富浙水西。

文华灿星斗,光彩腾虹霓。似闻与二难,同起公堂跻。

侃侃共辉映,乳酪兼酥醍。文高各扬迈,质美皆悬黎。

生资固不凡,器用况已犀。先生力推引,同志无倾挤。

亨涂可自致,如车资軏輗。明年拔寒俊,一封下芝泥。

乡校伫宾贡,跋马登隋堤。谈笑取通显,岂直组与圭。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生资不凡器用

生资(生資)shēng zī
(1).赖以生活的资财。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其内典功德,随力所至,勿刳竭生资,使冻绥也。”《南史·张裕传》:“於是生资皆尽,不以介怀。” 唐 元结 《舂陵行》:“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婢僕俱亡,生资都尽,心中转转苦楚。”
(2).指嫁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虵虺其性,毒口加诬。” 唐 沈既济 《枕中记》:“数月,娶 清河 崔 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
(3).犹资金。谓能由此生财。《太平广记》卷四○四引 南唐 徐铉 《稽神录·岑氏》:“ 岑 虽寳之而无用,得钱喜,即以与之。以钱为生资,遂致殷赡。”  ——《漢語大詞典》
固 gù《國語辭典》

固 [ gù ]

  1. 结实、坚硬。如:「牢固」、「稳固」、「坚固」。《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坚定、确定。《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 安定。如:「巩固国防」。《国语·鲁语上》:「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 禁闭。《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
  1. 坚决、坚持、极力。如:「固守」。《书经·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老残游记·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让。老残仍送出大门,看那人上马去了。」
  2. 原来、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 当然、诚然。唐·柳宗元〈封建论〉:「州县之设,固不可华也。」《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谄者固可诛,谬者亦可恨也。」
  4. 姑且、暂且。《老子·第三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若之,必固强之。」
  1.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固来。
不凡 bù fán
不平常;杰出。《后汉书·度尚传》“吏人谓之神明”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尚 ﹞擢门下书佐 朱 儁 ,恆嘆述之,以为有不凡之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生随之去,入华堂,室宇器物不凡。”《花月痕》第二回:“处热闹场中,而面目能冷冷者,此其人不凡矣。”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五:“假若 默吟 是诗人,画家,与义士,这个小娃娃便一定不凡。”  ——《漢語大詞典》
器用 qì yòng
(1).器皿用具。《书·旅獒》:“无有远邇,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尉缭子·原官》:“程工人,备器用,匠工之功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司徒 郑贞公 ,每在方镇公厅,陈设器用,无不精备。” 许地山 《无忧花》:“她所受的教育使她要求都市底物质生活,喜欢外国器用。”
(2).兵器与农具。《国语·周语上》:“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 韦昭 注:“器,兵甲也;用,耒耜之属也。”
(3).专指武器或农具。《尉缭子·制谈》:“便吾器用,养吾武勇,发之如鸟击,如赴千仞之谿。”此指武器。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器用不便,则农夫罢於壄而草莱不辟。”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即更取器用,剷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此指农具。
(4).比喻人才。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
(5).才具,才干。《三国志·吴志·蒋钦传》“ 盛 ( 徐盛 )常畏 钦 因事害己,而 钦 每称其善”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盛 忠而勤彊,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
(6).重用;使用。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下》:“ 宠 ( 陈宠 )奉事先帝,深见委任。若以岁月言之,宜蒙受功劳之报;以才量言之,应受器用之赏,不可以机微之故,以伤辅政之德。”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国家劝学育材,必求为我器用,辅我风教。”  ——《漢語大詞典》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1. 「况 」的异体字。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犀 xī《國語辭典》

犀 [ xī ]

  1.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体型硕大,外形似牛。头略成三角形,颈短。鼻上有一或二个角,可入药,亦可作武器。四肢粗大,每蹄有三趾。皮粗而厚,色微黑,全身几乎无毛。以草、树叶、嫩枝为食,产于亚洲与非洲的热带森林。也称为「犀牛」。
  1. 坚利、锐利。如:「犀利」。《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虽有犀舟劲楫,犹人涉卬否,有须者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