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隐隐花源,从人借问,萧萧竹径,许客相寻。
问讯溪山,好秋风里,何处登临。爱清湖新筑,天然融结,眼中佳胜,不让横林。
楼起青云,堂连绿野,篱巷斜通碧树阴。最难得,重湖沙绕,隔岭潭深。
门前几个青岑。合每日、开窗对酒吟。况隐隐花源,从人借问,萧萧竹径,许客相寻。
我劝先生,多栽杨柳,遍插芙蓉夹水浔。更须买,青娥画舫,莫吝黄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 「况 」的异体字。
隐隐(隱隱)yǐn yǐn
(1).隐约不分明貌。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二:“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 江 南岸。”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隔篱远望,隐隐可见 周乡绅 家的祠堂。”
(2).忧戚貌。《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 注:“隐隐,忧戚貌。”《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志隐隐而鬱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 注:“隐隐,忧也。《诗》云:‘忧心殷殷。’”
(3).象声词。《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 傅玄 《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宋 司马光 《柳枝词》之四:“属车隐隐远如雷, 陈后 愁眉久不开。”
(4).盛多貌。隐,通“ 殷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隐隐,盛貌也。”《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 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 三代 以降,文乃益华,百家分流,词逾彬郁,灿乎隐隐,体制大备。” ——《漢語大詞典》
(2).忧戚貌。《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 注:“隐隐,忧戚貌。”《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志隐隐而鬱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 注:“隐隐,忧也。《诗》云:‘忧心殷殷。’”
(3).象声词。《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 傅玄 《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宋 司马光 《柳枝词》之四:“属车隐隐远如雷, 陈后 愁眉久不开。”
(4).盛多貌。隐,通“ 殷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隐隐,盛貌也。”《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 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 三代 以降,文乃益华,百家分流,词逾彬郁,灿乎隐隐,体制大备。” ——《漢語大詞典》
花源 huā yuán
“ 桃花源 ”的省称。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迴谿碧流寂无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窥 花源 。” 宋 梅尧臣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用叙单悃》诗:“何须到云壑,便若游 花源 。” 清 孙枝蔚 《为农》诗之四:“生年当 万历 ,临老忆京师。劝诫尤难忘, 花源 去莫迟。” ——《漢語大詞典》
从人(從人)cóng rén
(1).随从;仆从。《墨子·备城门》:“从人非亓故人。” 孙诒让 间诂:“言非其故所属吏卒。”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从人虽获多,天笑不为新。”《水浒传》第五二回:“ 李逵 在外面听得堂里哭泣,自己磨拳擦掌价气,问从人都不肯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顾东桥》:“ 东桥 顾从人,赏银五钱遣之。”
(2).指投靠他人。《汉书·韩信传》:“ 韩信 , 淮阴 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
(3).指嫁人。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定情篇》:“右 汉 繁钦 所作也,言妇人不能以礼从人,而自相悦媚。”
主张合纵的人。《史记·张仪列传》:“夫从人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 秦 祸,无及为已。”《文选·班固〈答宾戏〉》:“从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骋辞。”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从人合之,助六国者;衡人散之,佐 秦 者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投靠他人。《汉书·韩信传》:“ 韩信 , 淮阴 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
(3).指嫁人。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定情篇》:“右 汉 繁钦 所作也,言妇人不能以礼从人,而自相悦媚。”
主张合纵的人。《史记·张仪列传》:“夫从人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 秦 祸,无及为已。”《文选·班固〈答宾戏〉》:“从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骋辞。”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从人合之,助六国者;衡人散之,佐 秦 者也。” ——《漢語大詞典》
借问(借問)jiè wèn
(1).犹询问。《宋书·萧惠开传》:“虑 兴宗 不能诣己,戒勒部下:‘ 蔡会稽 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 唐 任华 《寄杜拾遗》诗:“ 杜拾遗 ,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萨都剌 《宫词》:“骏马骄嘶懒着鞭,晚凉骑过御楼前。宫娥不识中书令,借问谁家美少年。”
(2).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 澄观 名籍籍。” 宋 姜夔 《昔游诗》:“朝发 黄陵祠 ,暮至 赤沙 曲。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
(3).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 东京 来的 王教头 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 邓秀梅 停步问道:‘借问一声,乡政府是哪个屋场?’”
(4).过问。《旧唐书·刘仁轨传》:“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又别。 贞观 、 永徽 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弔祭,追赠官职,亦有迴亡者官爵与其子弟。从 显庆 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借问。” 宋 梅尧臣 《村豪》诗:“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漢語大詞典》
(2).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 澄观 名籍籍。” 宋 姜夔 《昔游诗》:“朝发 黄陵祠 ,暮至 赤沙 曲。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
(3).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 东京 来的 王教头 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 邓秀梅 停步问道:‘借问一声,乡政府是哪个屋场?’”
(4).过问。《旧唐书·刘仁轨传》:“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又别。 贞观 、 永徽 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弔祭,追赠官职,亦有迴亡者官爵与其子弟。从 显庆 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借问。” 宋 梅尧臣 《村豪》诗:“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漢語大詞典》
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竹径(竹徑)zhú jìng
亦作“ 竹逕 ”。 竹林中的小径。 唐 王勃 《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琴亭酒榭磊落乘烟,竹径松扉参差向月。”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竹逕通幽处,禪房花木深。”《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向阳设两扇柴门,门内一条竹径,两边都结柏屏遮护。” 清 黄鷟来 《秋日雨晴过张星文草草堂》诗:“松门落叶深,竹径寒香静。” ——《漢語大詞典》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 应允,认可:~可。允~。特~。
- 承认其优点:赞~。嘉~。
- 预先答应给与:~诺。
-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 或者,可能:也~。或~。
- 处,地方:何~人。
-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 这样:如~。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 姓。
-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相寻(相尋)xiāng xún
(1).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北史·源贺传》:“ 陈 将 吴明彻 寇 淮 南, 歷阳 、 瓜步 相寻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辙相寻,曾不知戒,内阁耳目犹人有先机议处,以肃戎行者乎?”
(2).寻访;找寻。 唐 韦瓘 《周秦行纪》:“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 宋 朱熹 《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水浒传》第十九回:“到得那里,相寻着 吴用 、 刘唐 船隻,合做一处。” ——《漢語大詞典》
(2).寻访;找寻。 唐 韦瓘 《周秦行纪》:“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 宋 朱熹 《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水浒传》第十九回:“到得那里,相寻着 吴用 、 刘唐 船隻,合做一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