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得庾信哀时,一篇枯树,临水伤迟暮。

陈锐清代〕《竹马子

看残霭、纵横长芦散乱,冷鸥依渚。叹神京去远,斜川别久,催人寒暑。

最忆城北胡衕,分题对酒,上林莺序。驱马送君行,问尘埋张绪,风流何处。

自此成幽阻。朝华倏谢,夜萤空聚。江南岁岁延伫。

谁抚韩陵私语。剩得庾信哀时,一篇枯树,临水伤迟暮。

重帘画烛,待话秋魂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哀时一篇枯树迟暮

剩 shèng《國語辭典》

剩 [ shèng ]

  1. 多余的。如:「剩饭」、「剩菜」。
  1. 多余、余留。如:「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他一个人。」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庾 yǔ《國語辭典》

庾 [ yǔ ]

  1. 没有顶盖、露天的谷仓。《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汉·毛亨·传:「露积曰庾。」《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2.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相当于十六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能货子犹为高氏后,粟五千庾。」晋·杜预·注:「庾,十六斗。」《论语·雍也》:「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3. 姓。如北周时有庾信。
信 xìn/shēn《國語辭典》

信 [ xìn ]

  1.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3.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4.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5.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6.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1.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2.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3.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4.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1.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2.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1.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2.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哀时(哀時)āi shí
谓伤悼时势。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一:“ 羯胡 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高燮 《己酉九日》诗:“看菊故应呼酒饮,哀时宁得借诗逃。”  ——《漢語大詞典》
一篇 yī piān
(1).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 王充 《论衡·本性》:“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 世子 作养书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学士代书》诗:“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金 元好问 《遣兴》诗:“一篇诗遣兴,三醆酒扶头。”
(2).全篇。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语类》卷八四:“此是一篇纲领。”  ——《漢語大詞典》
枯树(枯樹)kū shù
凋枯之树。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蛊》:“寄生无根,如过浮云,立本不固,斯须落去,更为枯树。”《晋书·王羲之传》:“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树湿。” 元 虞集 《画枯木赋》:“夫谁画此枯树兮,临不食之散泉。” 明 刘基 《彭泽阻风》诗:“枯树掛崖眠復起,老藤牵石坠还留。” 杨朔 《蚁山》:“蚂蚁时常借着一段砍剩的枯树桩子做梁架,一点一点衔着土粒往上垒。”  ——《漢語大詞典》
临 ( 臨 ) lín
临 [ lín ]
  1.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2. 到,来:光~。莅~。亲~。
  3. 遭遇,碰到:~时。面~。
  4.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5.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6.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7. 姓。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1.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2.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3.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4.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5.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6.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7.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8.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伤 ( 傷 ) shāng
伤 [ shāng ]
  1. 受损坏的地方:工~。~痕。
  2. 损害:~了筋骨。~脑筋。~神。劳民~财。
  3.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寒。
  4.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食。
  5. 妨碍:无~大体。
  6. 悲哀:悲~。哀~。神~。感~。~悼。~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7. 得罪:~众。开口~人。
迟暮(遲暮)chí mù
亦作“ 迟莫 ”。亦作“遟暮”。亦作“遅暮”。
(1).比喻晚年。《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本作“遟暮”。 王逸 注:“迟,晚也……而君不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北齐书·李元忠传》:“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 宋 陆游 《夜出偏门还三山》诗:“穉子犹读书,一笑慰遅暮。” 宋 叶适 《虞夫人墓志铭》:“后乃连外补,众又叹其迟莫落拓,夫人亦无愠容。” 明 徐渭 《鞠赋》:“彼苍厚尔以迟莫,又何辞於末年。”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西溟言别赋赠》词:“谁復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时艰蒿目,迟莫自伤,中夜占星,泪如铅堕。” 王西彦 《黄昏》:“这时候,这个倔强的老人真正地感到迟暮的悲哀了。”
(2).傍晚,天快黑的时候。 南朝 梁 张率 《对酒》诗:“谁能共迟暮,对酒及芳晨。”《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梦兆下·辟支佛记》:“时日色迟暮,取山前通途弗及,乃由山后及二峯间,下望崇教精舍,后有编竹障之。” 梁斌 《红旗谱》四七:“苍茫的暮色,从四面八方,从各个角落里漫散开来。 江涛 考虑着这个问题,在迟暮中走来走去。”
(3).指时间晚。 郁达夫 《十三夜》:“这一晚我们谈谈说说,竟忘了时间的迟暮。”
(4).犹徐缓。《文选·鲍照〈舞鹤赋〉》:“颯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 李周翰 注:“迁延迟暮谓徐缓。” 李善 注本作“遟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