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处、柳树为徒,榴皮作字,聊说行藏如左。

凌云翰元代〕《苏武慢·雾驾云*

雾驾云*,雨巾风帽,一剑凌风飞过。下视茫茫,遥观历历,不复更知天大。日月居诸,春秋代谢,几见授衣流火。记岳阳、三度曾游,未必世人知我。游戏处、柳树为徒,榴皮作字,聊说行藏如左。列豹重关,封狐千里,不满楚人哀些。瓦砾黄金,蓬莱别馆,归去有谁知那。不须分、天上人间,南北东西皆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游戏柳树榴皮行藏

游戏(遊戲,遊戯)yóu xì
(1).游乐嬉戏;玩耍。《韩非子·难三》:“ 管仲 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晋书·王沈传》:“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至游戏,伤毁风俗矣。” 宋 苏轼 《策别·安万民五》:“ 开元 、 天宝 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於太平之乐,酣豢於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復振。”《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一日,在水边游戏,遇一妇人,身穿青色之衣,自称 毛女 ,将 陈摶 抱去山中,饮以琼浆。” 王统照 《春雨之夜·雪后》:“小孩子正盼着天明,好继续游戏。”
(2).谓绰有馀力而不经意为之。 宋 京镗 《〈能改斋漫录〉序》:“吏部 吴公 曾虎臣 ,以胸中万卷之书,游戏笔端,裒为此集。”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 江 南挟才秀特,数千言立就。尝游戏武试,取魁如寄,弃去。” 清 查慎行 《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 高生 善书久絶伦,餘技兼为竹写真。自言亦用狂草法,颇觉游戏能通神。”
(3).犹戏谑。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 袁淑 《山公九锡文》, 沈约 《修竹弹甘蕉文》, 韩愈 《毛颖传》之类,偶然游戏,后来作者遂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 九郎 无如何,赬颜復坐。挑灯共语,温若处子,而词涉游戏,便含羞,面向壁。”
(4).指不郑重、不严肃。 郭沫若 《〈卓文君〉后记》:“ 卓文君 的私奔 相如 ……有许多的文人虽然也把它当成风流韵事,时常在文笔间卖弄风骚,但每每以游戏出之。”
(5).文娱活动的一种。分智力游戏(如拼七巧板、猜灯谜、玩魔方)、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抛手绢、跳橡皮筋)等几种。如:在公园的草坪上,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愉快地做游戏。
亦作“ 游戯 ”。
(1).遨游;游逛。《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驱车策駑马,游戯 宛 与 洛 。” 三国 魏 曹植 《善哉行》:“ 淮南 八公,要道不烦,参驾六龙,游戏云端。”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假令游戏或经人间,匿真隐异,外同凡庸,比肩接武,孰有能觉乎?” 唐 韦应物 《送洛阳韩丞东游》诗:“徘徊 洛阳 中,游戯清川潯。” 金 卫承庆 《感兴》诗:“安得脱尘寰,游戏万物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那里,那里!只不过游戯江湖,图餔啜耳。” 清 施闰章 《新都戍》诗:“腰间横大箭,游戯走平原。”
(2).引申为博览,留心。 宋 苏辙 《再祭亡兄端明文》:“幼学无师,先君是从,游戏图书,寤寐其中。”
(3).游乐嬉戏;玩耍。《韩非子·难三》:“ 管仲 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所谓饮食游戏之言也,必谓大物也。”《史记·佞幸列传》:“ 文帝 时时如 邓通 家游戏。”《隋书·孝义传·薛濬》:“ 濬 初为童儿时,与宗中诸儿游戏於涧滨。” 明 高启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诗:“人间万念俱已忘,独好游戯谈文章。”《白雪遗音·马头调·醉打山门》:“ 鲁智深 游戯在山门外,一阵好伤怀。”
(4).指娱乐活动。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息畋猎博弈之游戏,矫昼寝坐睡之懈怠。” 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夫投壶细事,游戏之类,而圣人取之以为礼,用诸乡党,用诸邦国。”《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尚 答曰:‘君非专意举贤,出猎游戏亦不是坚心求贤,而乘乐而至。’”
(5).戏弄;开玩笑。《玉娇梨》第二十回:“ 白公 道:‘我学生也不姓 皇甫 , 苏兄 所説的 白太玄 ,就是学生。’ 苏友白 听了,不胜惊喜道:‘原来就是老先生游戏,晚生真梦梦矣!’”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赤绳误繫,鸳谱错註,顾造物游戏,必以一死了之。”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柳树(柳树)
唐 王建 长安春游 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
宋 杨万里 望楚州新城 人家四面皆临水,柳树双垂便是门。
宋 杨万里 过平望 柳树行中分港汊,竹林多处聚人家。
元 陈基 自淮安使江南舟次通州寄同幕诸公 南锁堰头官柳树,春风相约系骅骝。  ——《骈字类编》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1.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1.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1.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1.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榴皮
元 杨维桢 玄霜台为吕希颜赋 道人醉写榴皮字,仙客饥分宝屑粮。  ——《骈字类编》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字 zì《國語辭典》

字 [ zì ]

  1. 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如:「单字」、「汉字」、「同义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2. 本名以外另取的别号。如:「岳飞字鹏举」。《左传·隐公八年》:「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燮慨然而叹,呼干小字。」
  3. 契约、单据。如:「字据」、「空口无凭,立字为证。」《红楼梦·第六四回》:「给他十几两银子,写上一张退婚的字儿。」
  4. 发出的字音。如:「咬字清楚」、「字正腔圆」。
  5. 姓。如汉代有字长孺。
  1. 女子许嫁。如:「尚未字人」、「待字闺中」。
  2. 抚育。《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过八九月,女果举一男,买媪抚字之。」
  3. 爱。《书经·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1.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2. 姓。如汉代有聊仓。
  1.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 闲谈。如:「聊天」、「闲聊」。
  1.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行藏 xíng cáng
      (1).指出处或行止。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晋 潘岳 《西征赋》:“ 孔 随时以行藏, 蘧 与国而舒卷。”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为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这 湖南 、 湖北 ,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
      (2).引申为攻守;出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
      (3).行迹;底细;来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 红娘 对 生 一一话行藏。”《镜花缘》第五五回:“ 洛红蕖 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 秦牧 《鬣狗的风格》:“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吗?”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左 zuǒ《國語辭典》

      左 [ zuǒ ]

      1. 辅佐。《说文解字·左部》:「手相左也。」《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2. 违背。如:「意见相左」。唐·韩愈〈答窦秀才书〉:「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
      1. 表示方向、位置。与「右」相对。如:「向左转」、「前后左右」。
      2. 东方。如:「江左」、「山左」。《诗经·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3. 姓。如晋代有左思。
      1. 左手这边的。相对于「右」。如:「左方」、「左面」。
      2. 急进的、偏激的。如:「左派」、「左性子」。
      3. 不正当的。如:「旁门左道」。
      1. 参见「左计 」条。
      2. 参见「左迁 」条。
      3. 偏、差错。如:「你想左了。」、「他说左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