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有施须有报,木桃琼玖愧诗评。

华岳宋代〕《呈陈平仲

达人安分乐平生,不与阴阳造化争。
汉节有人恭且止,楚盘无客遂当行。
荐公地栗三杯酒,分我天香一味羹。
大抵有施须有报,木桃琼玖愧诗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大抵有施木桃琼玖诗评

大抵 dà dǐ
(1).大都,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汉书·杜周传》:“其治大抵放 张汤 。” 颜师古 注:“大抵,大归也。” 元 陈栎 《勤有堂随录》:“大抵自下者人必高之,自高者人必下之。” 丁玲 《奔》:“大家互相交换了一些家乡的苦难……大抵都相差不远。”
(2).大要;要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俗之谤者,大抵有五。”《周书·庾信传论》:“虽诗赋与奏议异軫,铭誄与书论殊涂,而撮其指要,举其大抵,莫若以气为主,以文传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此诗大抵説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  ——《漢語大詞典》
有施 yǒu shī
(1).古国名。 夏 代 喜 姓之国。《国语·晋语一》:“昔 夏 桀 伐 有施 , 有施 人以 妹喜 女焉。” 韦昭 注:“ 有施 , 喜 姓之国。 妺喜 ,其女也。”
(2).借指 妺喜 。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西施有施》:“ 乌程 董遐周 戏成一絶云:‘君王不比 鴟夷子 ,载得 西施 笑 有施 。’”  ——《漢語大詞典》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报 ( 報 ) bào
报 [ bào ]
  1.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
  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
  3.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
  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
木桃 mù táo
(1).果名。即樝子。小於木瓜,味酸涩。《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后因以比喻投赠的物品。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能迂騶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 宋 司马光 《席上赋得榛子》诗:“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沈昌眉 《颍若有寄亚子红豆之作步原韵和之》:“琼瑶亦非珍,木桃亦非陋。”参见“ 木瓜 ”。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樝子》
(2).大桃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桃之大者,名木桃。”  ——《漢語大詞典》
琼玖(瓊玖)qióng jiǔ
(1).琼和玖。泛指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玖。” 毛 传:“琼、玖,玉名。”
(2).后世常用以美称礼物。 唐 钱起 《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诗:“芳馨来满袖,琼玖愿酬篇。” 元 朱晞颜 《拟〈古诗十九首〉》之一:“愿勗瓜李心,为君报琼玖。”
(3).喻冰雪。 宋 张孝祥 《忆秦娥·雪》词:“天花落,千林琼玖,满空鸞鶮。”《群音类选·椒觞记·师生讌雪》:“想仙姬摇珮 瀛洲 ,巧将紈素,剪成六出,纷纷琼玖,幻景果谁收。”
(4).喻贤才。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雍容入儒雅,磨错见琼玖。”  ——《漢語大詞典》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1.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2.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3.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1. 羞慚。如:「面有愧色」。
诗评(詩評)shī píng
(1).对诗的评论。 五代 齐己 《寄朗陵二禅友》诗:“ 瀟湘 曾宿话诗评, 荆楚 连秋阻野情。”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诗评乃花谱》:“ 邦翰 抚掌曰:‘吾子此论,不独诗评,乃花谱也。’” 清 查慎行 《过曹希文斋》诗:“ 摩詰 园亭依画稾, 建安 人物入诗评。”
(2).作为评论诗的一种著作名称。如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篇; 清 查慎行 有《初白庵诗评》
(3). 南朝 梁 锺嵘 所著《诗品》的别称。《梁书·文学传上·锺嵘》:“ 嶸 尝品古今五言诗,论其优劣,名为《诗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