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合饿死,箕子当明夷。
我归及初夏,正值梅黄时。
曾得二三友,共赋梅仁诗。
当时梅树下,捋实攀条枝。
顾此廊庙物,弃之或涂泥。
岂不盘实供,酸涩终见遗。
古来偶不遇,物理亦可推。
凉风八九月,叶尽条枝痿。
精华虽内腴,知者良亦希。
而况腔壳中,认此一性微。
古今咏梅者,此趣谁得知。
仁者天地心,生生无穷期。
维此生之性,物物皆有之。
安得似此梅,独秉纯阳姿。
一枝一太极,静动常相随。
却於坤复间,微微见端倪。
凝阴不翕固,阳德无繇施。
所以探梅人,用意常在兹。
清霜十月旦,吟边发新题。
梅亦顾我笑,笑我世俗为。
无华亦无实,此境正自奇。
半年不我问,觌面当何辞。
见花始知树,识趣毋乃卑。
我今对梅语,此道何足疑。
自守固尔分,求知岂其宜。
伯夷合饿死,箕子当明夷。
啮雪海上郎,履霜野中儿。
今我故来意,岂伊常情窥。
入冬雨霜多,玄冥张其威。
婉娈荆棘间,正恐不自持。
探梅愿梅早,我独愿梅迟。
腊前与冬后,生意真如丝。
微阳不爱护,迓续今其谁。
忆昔少年日,看花来京师。
买舟西湖上,曾造孤山涯。
孤山不可往,葛岭高巍巍。
豺枭正嘷舞,龙鵷何处飞。
不待岁月换,已觉人民非。
逋仙唤不起,岁晏亦径归。
归来三十年,清梦常依依。
春事有代换,梅心无改移。
春光年年有,我发自早衰。
但与梅久要,处处不暂离。
所至必种梅,殷勤废培滋。
培滋不见盛,雪压还霜欺。
气候固多乖,人事亦如违。
行行去寻芳,三年海南陲。
雪霜不到地,生意当融怡。
旧来种梅处,更自荒弗治。
甚者斧为薪,令人重怀悲。
拂衣归去来,天风吹人衣。
舍南有古树,久矣阅岁期。
至刚肯受磷,至洁宁为缁。
廊庙未觉高,山林岂云卑。
但得余蔕在,一任羌管吹。
明年烟雨中,青子还累累。
更看萌蘖生,生性常不亏。
新极连旧根,不断生生机。
生机日以长,清阴渐成蹊。
从此种千树,春暗花垂垂。
东风一解冻,万卉纷芳菲。
曾得二三友,共赋梅仁诗。
当时梅树下,捋实攀条枝。
顾此廊庙物,弃之或涂泥。
岂不盘实供,酸涩终见遗。
古来偶不遇,物理亦可推。
凉风八九月,叶尽条枝痿。
精华虽内腴,知者良亦希。
而况腔壳中,认此一性微。
古今咏梅者,此趣谁得知。
仁者天地心,生生无穷期。
维此生之性,物物皆有之。
安得似此梅,独秉纯阳姿。
一枝一太极,静动常相随。
却於坤复间,微微见端倪。
凝阴不翕固,阳德无繇施。
所以探梅人,用意常在兹。
清霜十月旦,吟边发新题。
梅亦顾我笑,笑我世俗为。
无华亦无实,此境正自奇。
半年不我问,觌面当何辞。
见花始知树,识趣毋乃卑。
我今对梅语,此道何足疑。
自守固尔分,求知岂其宜。
伯夷合饿死,箕子当明夷。
啮雪海上郎,履霜野中儿。
今我故来意,岂伊常情窥。
入冬雨霜多,玄冥张其威。
婉娈荆棘间,正恐不自持。
探梅愿梅早,我独愿梅迟。
腊前与冬后,生意真如丝。
微阳不爱护,迓续今其谁。
忆昔少年日,看花来京师。
买舟西湖上,曾造孤山涯。
孤山不可往,葛岭高巍巍。
豺枭正嘷舞,龙鵷何处飞。
不待岁月换,已觉人民非。
逋仙唤不起,岁晏亦径归。
归来三十年,清梦常依依。
春事有代换,梅心无改移。
春光年年有,我发自早衰。
但与梅久要,处处不暂离。
所至必种梅,殷勤废培滋。
培滋不见盛,雪压还霜欺。
气候固多乖,人事亦如违。
行行去寻芳,三年海南陲。
雪霜不到地,生意当融怡。
旧来种梅处,更自荒弗治。
甚者斧为薪,令人重怀悲。
拂衣归去来,天风吹人衣。
舍南有古树,久矣阅岁期。
至刚肯受磷,至洁宁为缁。
廊庙未觉高,山林岂云卑。
但得余蔕在,一任羌管吹。
明年烟雨中,青子还累累。
更看萌蘖生,生性常不亏。
新极连旧根,不断生生机。
生机日以长,清阴渐成蹊。
从此种千树,春暗花垂垂。
东风一解冻,万卉纷芳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伯夷 bó yí
(1).相传为 颛顼 之师。《山海经·海内经》:“ 伯夷父 生 西岳 , 西岳 生 先龙 , 先龙 是始生 氐羌 , 氐羌乞 姓。” 郭璞 注:“ 伯夷父 , 顓頊 师,今 氐羌 其苗裔也。”《吕氏春秋·尊师》:“ 帝顓頊 师 伯夷父 。” 陈奇猷 校释:“《汉书·古今人表》作‘ 柏夷亮父 ’, 班固 自注云:‘ 顓頊 师’。案,柏、伯通。 伯夷 其氏…… 亮 其名,‘父’则是男子之美称也。”一说“亮”即“夷”字之误,隶书‘夷’字或作‘夷’,与‘亮’形近。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汉书》。
(2). 舜 的臣子, 齐太公 的祖先。《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僉曰:‘ 伯夷 。’” 孔 传:“ 伯夷 ,臣名, 姜 姓。”《墨子·尚贤中》:“ 伯夷 降典,哲民维刑。”《文选·张衡〈东京赋〉》:“ 伯夷 起而相仪, 后夔 坐而为工。” 薛综 注:“ 伯夷 , 唐 虞 时明礼仪之官也。”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3). 商 末 孤竹君 长子。《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 也。” 明 徐元 《八义记·公孙赴义》:“我死埋我在 伯夷 首阳山 根底,万古留传作话儿。”详“ 伯夷叔齐 ”。 ——《漢語大詞典》
(2). 舜 的臣子, 齐太公 的祖先。《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僉曰:‘ 伯夷 。’” 孔 传:“ 伯夷 ,臣名, 姜 姓。”《墨子·尚贤中》:“ 伯夷 降典,哲民维刑。”《文选·张衡〈东京赋〉》:“ 伯夷 起而相仪, 后夔 坐而为工。” 薛综 注:“ 伯夷 , 唐 虞 时明礼仪之官也。”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3). 商 末 孤竹君 长子。《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 也。” 明 徐元 《八义记·公孙赴义》:“我死埋我在 伯夷 首阳山 根底,万古留传作话儿。”详“ 伯夷叔齐 ”。 ——《漢語大詞典》
合 hé/gě《國語辭典》
合 [ hé ]
動- 關閉、合攏。如:「他笑得合不上嘴。」《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 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 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 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 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 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 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 配偶。如:「天作之合」。
- 盛放物品的器皿。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通「盒」。
- 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 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 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 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 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 [ gě ]
名-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也稱為「公合」。
饿 ( 餓 ) è
饿 [ è ]
- 肚子空,想吃东西,与“饱”相对:我不~,你吃吧!饥~。~殍(饿死的人)。
- 使受饿:注意别~坏了。
死 sǐ《國語辭典》
死 [ sǐ ]
动- 丧失生命。与「活」相对。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复生」。
- 断绝、放弃。如:「死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 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如:「死难」、「死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 丧失生命的。如:「死狗」。
-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会」、「死棋」、「死井」。
- 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如:「死巷」、「死水」、「死结」。
- 呆板、不灵活。如:「死板」、「死脑筋」。
- 既定而不可改变的。如:「死法子」、「死规矩」。
- 咒骂的话,亦表示亲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头」。
- 拚命的。如:「死守」、「死战」。
- 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 坚决、固执或不知变通。如:「死记」、「死不肯说」、「死不承认」、「死卖力气」、「死抓不放」。
- 固定而不能活动。如:「抽屉给钉死了。」、「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 阻滞不通。如:「堵死了」。
- 毫无知觉,像死的样子。如:「他睡得真死。」
箕子
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说见下 ——《整理自网络》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 掌管,主持:~家。~权。~政。
-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 抵敌:万夫不~之勇。
-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 顶端,头:瓦~。
-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合宜:恰~。适~。妥~。
-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 吃亏,受骗:上~。
-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明夷 míng yí
(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艰贞。” 孙星衍 集解引 郑玄 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京房 《易传》曰:‘贤者居明夷之世,知时而伤,或众在位,厥妖鸡生角。’”《宋书·孝义传·龚颖》:“臣闻运缠明夷,则艰贞之节显;时属栋挠,则独立之操彰。” 唐 李白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序:“ 仲尼 旅人, 文王 明夷,苟非其时,圣贤低眉。”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明夷自正志,艰贞蒙大难。”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我自伤心人不见,访明夷,别有英雄泪。”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 鸣 ”。《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 李镜池 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易·明夷》:“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 李镜池 通义:“明,指太阳。夷,灭。”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初若登天,光被俗表,末如入渊,明夷辉沦。”
(5).鸣弓。谓拉弓发射。《易·明夷》:“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李镜池 通义:“明夷,鸣弓。”
(6).大弓。《易·明夷》:“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李镜池 通义:“明夷,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易·明夷》:“ 箕子 之 明夷 。利贞。”参阅 李镜池 《周易通义》。 ——《漢語大詞典》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我自伤心人不见,访明夷,别有英雄泪。”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 鸣 ”。《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 李镜池 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易·明夷》:“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 李镜池 通义:“明,指太阳。夷,灭。”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初若登天,光被俗表,末如入渊,明夷辉沦。”
(5).鸣弓。谓拉弓发射。《易·明夷》:“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李镜池 通义:“明夷,鸣弓。”
(6).大弓。《易·明夷》:“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李镜池 通义:“明夷,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易·明夷》:“ 箕子 之 明夷 。利贞。”参阅 李镜池 《周易通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