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同舍 tóng shè
所弃相同。《韩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
(1).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 之 维摩院 。”
(2).住同一馆舍的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予在馆中时,盛暑中 傅崧卿 给事以冰餽同舍。”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同舍展欢謔,失语輒面斥。” ——《漢語大詞典》
(1).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 之 维摩院 。”
(2).住同一馆舍的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予在馆中时,盛暑中 傅崧卿 给事以冰餽同舍。”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同舍展欢謔,失语輒面斥。” ——《漢語大詞典》
团栾(團欒)tuán luán
(1).犹檀栾。竹秀美貌。亦用作竹的代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嶂山》诗:“澹瀲结寒姿,团欒润霜质。”
(2).圆貌。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积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值月团欒。”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欒月?”
(3).指圆月。 宋 林逋 《又咏小梅》诗:“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欒空绕百千迴。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4).借指月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词:“月也异当时,团欒照鬢丝。”
(5).团聚。 唐 孟郊 《惜苦》诗:“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欒。” 元 张养浩 《普天乐》曲:“山妻稚子,团欒笑语,其乐无涯。” 明 王韦 《玉漏迟》词:“缅想此日家园,正儿女团欒。”
(6).环绕貌。 宋 范成大 《次韵平江韩子师见寄》:“有情碧嶂团欒绕,无数朱楼縹緲临。”
(7).团子。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诗:“捻粉团欒意,熬稃腷膊声。”自注:“﹝团欒﹞,糰子。” ——《漢語大詞典》
(2).圆貌。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积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值月团欒。”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欒月?”
(3).指圆月。 宋 林逋 《又咏小梅》诗:“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欒空绕百千迴。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4).借指月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词:“月也异当时,团欒照鬢丝。”
(5).团聚。 唐 孟郊 《惜苦》诗:“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欒。” 元 张养浩 《普天乐》曲:“山妻稚子,团欒笑语,其乐无涯。” 明 王韦 《玉漏迟》词:“缅想此日家园,正儿女团欒。”
(6).环绕貌。 宋 范成大 《次韵平江韩子师见寄》:“有情碧嶂团欒绕,无数朱楼縹緲临。”
(7).团子。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诗:“捻粉团欒意,熬稃腷膊声。”自注:“﹝团欒﹞,糰子。” ——《漢語大詞典》
齐贺
齐声附和 ——《整理自网络》
岁 ( 歲 ) suì
岁 [ suì ]
- 年:~首。~暮。~夕(即“除夕”)。~除(年终)。~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 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 年龄:年~。周~。
- 星名:~星(即“木星”。)
- 指时间,光阴:~月(泛指时间)。
异乡(異鄉)yì xiāng
亦作“异乡”。
(1).犹异方。谓各在一方。《文选·曹植〈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絶兮,哀一逝而异乡。” 李善 注:“乡,犹方也。”
(2).他乡;外地。 南朝 宋 鲍照 《东门行》:“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二:“惆悵异乡云水,满酌一盃劝和泪。”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 蓟 北非吾土, 秦中 亦异乡。”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很知道青年作客异乡的苦味。”
(3).指外国。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之二》:“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漢語大詞典》
(1).犹异方。谓各在一方。《文选·曹植〈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絶兮,哀一逝而异乡。” 李善 注:“乡,犹方也。”
(2).他乡;外地。 南朝 宋 鲍照 《东门行》:“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二:“惆悵异乡云水,满酌一盃劝和泪。”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 蓟 北非吾土, 秦中 亦异乡。”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很知道青年作客异乡的苦味。”
(3).指外国。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之二》:“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漢語大詞典》
飘泊(飄泊)piāo bó
(1).指船只飘流停泊。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 煇 顷在 泰州 ,偶 倭国 有一舟飘泊在境上。”
(2).比喻东奔西走,行止无定。《魏书·袁式传》:“虽羈旅飘泊,而清贫守度,不失士节。” 宋 范成大 《元夜忆群从》诗:“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 巴金 《我的眼泪》:“我飘泊了一些地方,我又回到山明水秀的 江 南。”
(3).飘落。 唐 韩愈 《杏花》诗:“今旦胡为忽惆悵,万片飘泊随西东。” 宋 蒋元龙 《好事近》词:“帘捲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五色花朶﹞随风颺下,飘泊满庭。”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东奔西走,行止无定。《魏书·袁式传》:“虽羈旅飘泊,而清贫守度,不失士节。” 宋 范成大 《元夜忆群从》诗:“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 巴金 《我的眼泪》:“我飘泊了一些地方,我又回到山明水秀的 江 南。”
(3).飘落。 唐 韩愈 《杏花》诗:“今旦胡为忽惆悵,万片飘泊随西东。” 宋 蒋元龙 《好事近》词:“帘捲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五色花朶﹞随风颺下,飘泊满庭。”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经年 jīng nián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例如:此去经年。——宋·柳永《雨霖铃》经年不往。——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卧病经年。
全年。例如:经年裹物之用。——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漢語大詞典》
全年。例如:经年裹物之用。——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