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卷忽自叹,毋乃狂且迂。

黎廷瑞宋代〕《读书

卧疴云林下,寂寂谁与君。
高风下木叶,泠泠晚窗虚。
忽思往代事,聊披案上书。
始得暂欣然,稍久叹以吁。
冲冠或愤激,反袂还欷嘘。
拊卷忽自叹,毋乃狂且迂。
此何豫尔事,况复千载余。
来今正绵绵,尔心复何如。
有怀不自展,乃挟冰炭俱。
因此得冲静,万念悉扫除。
岩花吹幽香,清酒堪满壶。
且复举一觞,冥然聊自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毋乃狂且

拊 fǔ《國語辭典》

拊 [ fǔ ]

  1. 抚摸。《汉书·卷三五·吴王刘濞传》:「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六》:「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2. 拍打、轻击。《书经·益稷》:「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拊楹而歌。」
  3. 抚育。《诗经·小雅·蓼莪》:「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通「抚」。
  4. 抚慰、抚恤。《左传·宣公十二年》:「王巡三军,拊而勉之。」《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1. 器物的把柄。《礼记·少仪》:「刀却,刃授颖,削授拊。」
  2. 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即搏拊。《周礼·春官·大师》:「帅瞽登歌,令奏击拊。」
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1.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2.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3.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4.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5.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6.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1.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2.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1.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2.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1.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2.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3.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毋乃 wú nǎi
(1).莫非;岂非。《礼记·檀弓下》:“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汉书·董仲舒传》:“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 清 袁枚 《新齐谐·百四十村》:“ 周叟 颇喜饮,今不来卖薪,又不来称祝,毋乃病乎?”
(2).犹无奈。 宋 赵时庚 《金漳兰谱·品兰高下》:“虽有不韙之谓,毋乃地邇而气殊,叶萎而花蠹,或不能得培植之三昧者耶?” 清 姜埰 《秋怀》诗:“君子守故辙,毋乃见者嗤。”  ——《漢語大詞典》
狂且 kuáng qiě
(1).行动轻狂的人。《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 子都 ,乃见狂且。” 毛 传:“狂,狂人也。且,辞也。” 郑玄 笺:“人之好美色,不往覩 子都 ,乃反往覩狂丑之人。” 明 屠隆 《昙花记·真君驱邪》:“禪心浄持,明月琐窗知,何事遇狂且?” 清 冯桂芬 《挽徐烈妇》诗:“咄咄彼狂且,逼处肆横逆,一弹《陌上桑》,凛然大义决。”
(2).为女子对情郎或丈夫的昵称。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将有远行》:“儘妆奩尽交 子都 ,儘肝肠都送狂且。俺姐妹相妨难尽抒,怎了得芳心缕缕!”  ——《漢語大詞典》
迂 yū《國語辭典》

迂 [ yū ]

  1. 曲折。如:「迂回」。宋·王令〈饿者行〉:「雨雪不止泥路迂,马倒伏地人下扶。」
  2. 言行夸诞、不切实际。如:「迂腐」、「迂阔」。《国语·周语下》:「郤犫见,其语迂。」
  1. 绕道。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滇游日记十二》:「骑夫以家在荞甸,故强余迂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