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梅蕊 méi ruǐ
梅花蓓蕾。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腊雪初消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 宋 朱熹 《和李伯玉用东坡韵赋梅花》:“忽闻梅蕊腊前破, 楚 客不爱兰佩昏。” 宋 韩淲 《贺新郎·十三日小园梅枝微红点缀便觉可句》词:“梅蕊依稀矣。岁华深、翛然但把,杖蔾閒倚。” ——《漢語大詞典》
先春 xiān chūn
(1).茶的异名。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宋 沈遘 《七言赠杨乐道建茶》诗:“ 建溪 石上摘先春,万里封包数数珍。”
(2).犹早春。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之一:“兆丰穰于嗣岁,啟农扈于先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虞山妖乱志〉撰人》:“两公以先春行,余以孟冬从。” ——《漢語大詞典》
(2).犹早春。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之一:“兆丰穰于嗣岁,啟农扈于先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虞山妖乱志〉撰人》:“两公以先春行,余以孟冬从。” ——《漢語大詞典》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名-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 潔淨的。如:「潔白」。
-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 率直、誠實。如:「坦白」。
-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 錯誤的。如:「寫白字」。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一)之讀音。
桂华(桂華)guì huá
见“ 桂花 ”。 ——《漢語大詞典》
清露 qīng lù
(1).洁净的露水。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郭沫若 《登临》诗:“庙中的铜马,还带着夜来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别称。 明 杨慎 《俗言·俗语反说》:“ 贵竹 名雨曰清露。” ——《漢語大詞典》
(2).方言。雨的别称。 明 杨慎 《俗言·俗语反说》:“ 贵竹 名雨曰清露。”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形-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