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名-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 參見「月氏 」條。
青毡
亦作“ 青毡 ”。
1.青色毛毯。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诗:“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氊。”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醉卧枕敧树,寒坐展青毡。” 艾芜 《回家》:“緑色的藤叶就像一大张青毡似的铺在地上。”
2.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毡大帽上顾见大笑口占纪之》:“大于暖耳覆双肩,冰雪骑驴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头还恋旧青氊。”
3.见“ 青毡故物 ”。
4.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岂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黄阁。”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兼怀安侯姊文冲谷四兄》诗之一:“朱紱聊通隐,青氊尽絜家。” 李光 《集诗述感》诗:“门巷萧条酬应懒,英雄末路一青毡。” ——《漢語大詞典》
1.青色毛毯。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诗:“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氊。”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醉卧枕敧树,寒坐展青毡。” 艾芜 《回家》:“緑色的藤叶就像一大张青毡似的铺在地上。”
2.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毡大帽上顾见大笑口占纪之》:“大于暖耳覆双肩,冰雪骑驴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头还恋旧青氊。”
3.见“ 青毡故物 ”。
4.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岂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黄阁。”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兼怀安侯姊文冲谷四兄》诗之一:“朱紱聊通隐,青氊尽絜家。” 李光 《集诗述感》诗:“门巷萧条酬应懒,英雄末路一青毡。” ——《漢語大詞典》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效 xiào《國語辭典》
效 [ xiào ]
动- 摹仿。如:「东施效颦」、「上行下效」。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 效穷途之哭?」
- 致送、奉献。如:「效劳」、「效力」、「效忠」。《韩非子·五蠹》:「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 功用。如:「功效」、「药效」、「见效」。《淮南子·修务》:「夫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者,效亦大矣。」《红楼梦·第一一回》:「今日头眩的略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 征验。《淮南子·修务》:「哭者,悲之效也。」汉·王充《论衡·雷虚》:「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言雷为天怒无一效。」
坡 pō《國語辭典》
坡 [ pō ]
名- 地势倾斜的地方。如:「山坡」、「斜坡」、「陡坡」、「缓坡」、「向阳坡」。
- 倾斜。如:「坡度」。
翁 wēng《國語辭典》
翁 [ wēng ]
名- 父亲。《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参见「翁姑」、「翁婿」等条。
- 对男性长者的尊称。如:「老翁」、「李翁」、「渔翁」。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对男性的尊称。如:「仁翁」、「某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 姓。如汉代有翁伯。
白鹤 bái hè
一种鹤,俗称仙鹤 ——《整理自网络》
迁 ( 遷 ) qiān
迁 [ qiān ]
-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