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贺岂堪随味道,高眠且只学袁安。

姚勉宋代〕《和友人春雪韵

晓来积雪被长峦,约住春和纵腊寒。
谄贺岂堪随味道,高眠且只学袁安。
谩惊柳絮搀先舞,独爱梅花奈久看。
安得化为千万庾,放教籴事一分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味道高眠

谄 ( 諂 ) chǎn
谄 [ chǎn ]
  1. 奉承;獻媚:~媚。~佞。不~不驕。《説文•言部》:“諂,諛也。”
贺 ( 賀 ) hè
贺 [ hè ]
  1. 庆祝,祝颂:祝~。~喜。~词。~电。~礼。
  2. 姓。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味道 wèi dào
(1).体味道的哲理;体察道理。 汉 蔡邕 《被州辟辞让申屠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 北魏 常景 《严君平》诗:“ 严君 性沉静,立志明霜雪。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説。”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至若齿危髮秀之老,含经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资敬。” 清 曾廷枚 《〈古谚闲谭〉自序》:“於今十载,耽索居味道之乐,时取古人经籍文辞研覃。”
(2).情味;意味。《朱子语类》卷五七:“两箇都是此样人,故説得合味道。” 叶圣陶 《夜》:“﹝她﹞这样提心吊胆地细尝恐怖的味道,就一刻也不得入梦。”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 关大妈 嚼嚼这句话的味道,突然感到自己的儿子……那么聪明。”
(3).滋味。 沈从文 《灯》:“﹝老兵﹞知道了女客不吃辣子,平素最喜欢用辣子的煎鱼,也做成甜醋的味道。” 秦牧 《花城·菱角的喜剧》:“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菱角味道原都一样,只是它们的模样儿不同罢了。”
(4).气味。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怪的很,仿佛有鸦片烟的味道。” 丁玲 《给孩子们·幼稚园》:“ 爱若 闻到她身上有一股味道,不知是什么气味,他就定定的望着她。”  ——《漢語大詞典》
高眠 gāo mián
(1).高枕安眠。 唐 耿湋 《春日题苗发竹亭》诗:“闲咏疏篁近,高眠远岫微。” 宋 王禹偁 《五更睡》诗:“左宦离双闕,高眠尽五更。” 清 李渔 《蜃中楼·姻阻》:“介寿归来, 河 清无事,龙宫尽日高眠。”
(2).指闲居。 唐 李华 《与弟莒书》:“未遇 赵公 之举,马厩高眠,古今一也。” 明 袁宏道 《初杜门》诗:“一笑挥铜綬,高眠谢部民。”  ——《漢語大詞典》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1.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2.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3.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1.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4.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5.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1.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1.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1.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2. 尽。如:「只管去做」。
  1.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1.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1.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1.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院。~府。中~。大~。上~。
  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袁 yuán《國語辭典》

袁 [ yuán ]

  1. 衣服长的样子。《说文解字·衣部》:「袁,长衣貌。」
  1. 姓。如汉代有袁绍。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