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不甚知时事,只是栽桑不种花。

柴望宋代〕《上忠斋丞相

九陌红尘扑帽纱,囊书几度进官家。
近来不甚知时事,只是栽桑不种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近来不甚知时只是种花

近来(近來)jìn lái
指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唐 柳浑 《牡丹》诗:“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清 李翰 《秋怀》诗:“不识 钱塘江 上水,近来添得几层愁。” 杨朔 《潼关之夜》:“近来这里很严,同志们顶好早早回栈房去。”  ——《漢語大詞典》
不甚 bù shèn
表示程度不很高。《楚辞·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不苦诈打扮,不甚艳梳掠。”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观物》:“大抵人则女丽而艳,禽则雄綵而文,兽则不甚相较也,此造物为之制也歟?” 老舍 《四世同堂》一:“ 韵梅 两个字仿佛不甚走运,始终没能在 祁 家通行得开。”  ——《漢語大詞典》
知时(知时)
左传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凤鸟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
杜甫 春雨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成公绥鸿雁赋序夫鸿渐著羽仪之叹小雅作于飞之歌斯乃古人所以假象兴物有取其美也余又奇其应气而知时故作斯赋  ——《分类字锦》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只是 zhǐ shì
(1).仅仅是;不过是。 唐 韩愈 《镜潭》诗:“鱼鰕不用避,只是照蛟龙。” 宋 苏轼 《乞罢登莱榷盐状》:“﹝ 登州 ﹞计入海中三百里,地瘠民贫,商贾不至,所在盐货,只是居民喫用。” 刘大白 《黄叶》诗:“和树枝最亲密的黄叶,当它对伴侣告辞的时候,微微地--只是临风的一声叹息。”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
(2).就是。《西游记》第四六回:“我师父乃至诚君子……説不会,只是不会,君子家,岂有谬乎?”
(3).一直;一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杨素梅 ﹞好生不快,又不好説得出来。对着 龙香 只是啼哭。”
(4).表示轻微的转折。不过;但是。《水浒传》第四一回:“虽然如此,只是无人识得路境,不知他地理如何。”《快心编一集》第三回:“便依你往京中去,只是关河迢递,须得一个能事人同行方好。”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县委知道她的工作作风是舍得干,不信邪,肯吃苦耐劳,能独当一面,只是由于算术不高明,她的汇报里的数目字、百分比,有时不见得十分精确。”
(5).只因为。《水浒传》第十六回:“吾闻江湖上多人曾説 加亮先生 大名,岂知缘法却在保正庄上得会。只是保正疏财仗义,以此天下豪杰都投门下。”  ——《漢語大詞典》
栽 zāi《國語辭典》

栽 [ zāi ]

  1. 种植。如:「栽树」、「栽花」。唐·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2. 安上。如:「栽牙刷」、「栽赃」。
  3. 跌倒。如:「栽跟头」。《红楼梦·第九六回》:「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
  1. 可栽种的植物幼苗。如:「桃栽」、「树栽」。
桑 sāng《國語辭典》

桑 [ sāng ]

  1. 植物名。桑科桑属,落叶乔木。叶卵形,粗锯齿缘,可饲蚕。枝干短小,枝条可编筐,树皮可制纸,木材坚重,可制器具。
  2. 姓。如汉代有桑弘羊。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种花(種花)zhòng huā
(1) [grow flowers]∶培植花草
(2) [vaccination] 〈方〉∶种痘
(3) [grow cotton]〈方〉∶种棉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