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军旅(軍旅)jūn lǚ
(1).部队。《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能守一者,行万里,入军旅,涉大川,不须卜日择时。” 宋 范仲淹 《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其有将帅之能否,军旅之勇怯。”《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
(2).作战或战争。《韩非子·难一》:“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崟北归》诗:“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 太宗 天资敏捷,虽於军旅之际,手不释卷。”
(3).军事。《后汉书·郑太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裹疮入朝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明史·忠义传七·米寿图》:“ 若騏 本不諳军旅,諂附 杨嗣昌 ,遂由刑曹调职方。”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应知政事先军旅,岂有筑室谋道旁?” ——《漢語大詞典》
(2).作战或战争。《韩非子·难一》:“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崟北归》诗:“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 太宗 天资敏捷,虽於军旅之际,手不释卷。”
(3).军事。《后汉书·郑太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裹疮入朝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明史·忠义传七·米寿图》:“ 若騏 本不諳军旅,諂附 杨嗣昌 ,遂由刑曹调职方。”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应知政事先军旅,岂有筑室谋道旁?” ——《漢語大詞典》
西征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一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骈字类编》
僻 pì《國語辭典》
僻 [ pì ]
读音 形- 偏远的、幽隐的。如:「偏僻」、「穷乡僻壤」。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奇异而不常见的。如:「冷僻」。
- 邪恶不正的。如:「邪僻」。《红楼梦·第二九回》:「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
僻 [ bèi ]
语音- (一)之语音。
风尘(風塵)fēng chén
(1).被风扬起的尘土。 汉 焦赣 《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人失路,復反其室。”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远望 终南山 ,黑黝黝的。近看 渭河平原 ,苍苍茫茫,风尘弥漫。”
(2).比喻战乱;戎事。《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復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唐 李端 《代村中老人答》诗:“ 京洛 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王闿运 《陈夷务疏》:“臣窃观古今史籍所纪,及近岁自庚子至於庚申二十年中,每有边竟风尘之忧。”参见“ 风尘之警 ”。
(3).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境界。 晋 郭璞 《游仙诗》:“高蹈风尘外,长揖谢 夷 齐 。” 唐 皇甫冉 《送朱逸人》诗:“虽在风尘里, 陶潜 身自閒。” 清 王源 《刘处士墓表》:“落落摄敝衣冠,躑躅风尘中。”
(4).宦途,官场。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懋建德业,务本求己。” 宋 沈遘 《五言送刘泌归建州》:“东都宦游客,风尘厌已久。” 明 唐顺之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诗:“ 松江 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5).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治,微染风尘,便乖肃正。” 唐 戴叔伦 《赠殷亮》诗:“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红楼梦》第一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6).谓行旅辛苦劳顿。《艺文类聚》卷三二引 汉 秦嘉 《与妻书》:“当涉远路,趋走风尘。” 唐 方干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诗:“风尘辞帝里,舟檝到家林。”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
(7).高风清尘。比喻品格清正崇高。《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天秩有礼,神监孔明。彷彿风尘,用垂颂声。” 刘良 注:“言髣髴闻其高风清尘,故此用垂颂声也。” 唐 刘得仁 《哭翰林丁侍郎》诗:“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
(8).流言蜚语。《宋书·范晔传》:“以臣昔蒙 义康 接盼,又去岁羣小为臣妄生风尘,谓必嫌惧,深见劝诱。”《宋书·刘景素传》:“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搦弦为鉤,张一作百,行坐欬嚏,皆生风尘。”《南齐书·谢朓传》:“遂復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詆贬朝政,疑閒亲贤。”参见“ 风尘之言 ”。
(9).指妓女。 唐 李商隐 《杂纂》:“难容:僧道对风尘笑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 娟娘 纵体入怀,哽咽而言曰:‘仙人已作良媒,君勿以风尘可弃,遂捨念此苦海人!’”
(10).风月场。指以色相谋生的场所。 前蜀 王衍 《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遇一妓,本良家子,失身于风尘,才色俱妙。”《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招亮 有一亲妹 阎越英 ,见为娼妓。但求 越英 脱离风尘,早得从良。”《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见一妓女某人,本係良家,甚为可悯,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战乱;戎事。《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復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唐 李端 《代村中老人答》诗:“ 京洛 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王闿运 《陈夷务疏》:“臣窃观古今史籍所纪,及近岁自庚子至於庚申二十年中,每有边竟风尘之忧。”参见“ 风尘之警 ”。
(3).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境界。 晋 郭璞 《游仙诗》:“高蹈风尘外,长揖谢 夷 齐 。” 唐 皇甫冉 《送朱逸人》诗:“虽在风尘里, 陶潜 身自閒。” 清 王源 《刘处士墓表》:“落落摄敝衣冠,躑躅风尘中。”
(4).宦途,官场。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懋建德业,务本求己。” 宋 沈遘 《五言送刘泌归建州》:“东都宦游客,风尘厌已久。” 明 唐顺之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诗:“ 松江 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5).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治,微染风尘,便乖肃正。” 唐 戴叔伦 《赠殷亮》诗:“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红楼梦》第一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6).谓行旅辛苦劳顿。《艺文类聚》卷三二引 汉 秦嘉 《与妻书》:“当涉远路,趋走风尘。” 唐 方干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诗:“风尘辞帝里,舟檝到家林。”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
(7).高风清尘。比喻品格清正崇高。《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天秩有礼,神监孔明。彷彿风尘,用垂颂声。” 刘良 注:“言髣髴闻其高风清尘,故此用垂颂声也。” 唐 刘得仁 《哭翰林丁侍郎》诗:“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
(8).流言蜚语。《宋书·范晔传》:“以臣昔蒙 义康 接盼,又去岁羣小为臣妄生风尘,谓必嫌惧,深见劝诱。”《宋书·刘景素传》:“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搦弦为鉤,张一作百,行坐欬嚏,皆生风尘。”《南齐书·谢朓传》:“遂復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詆贬朝政,疑閒亲贤。”参见“ 风尘之言 ”。
(9).指妓女。 唐 李商隐 《杂纂》:“难容:僧道对风尘笑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 娟娘 纵体入怀,哽咽而言曰:‘仙人已作良媒,君勿以风尘可弃,遂捨念此苦海人!’”
(10).风月场。指以色相谋生的场所。 前蜀 王衍 《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遇一妓,本良家子,失身于风尘,才色俱妙。”《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招亮 有一亲妹 阎越英 ,见为娼妓。但求 越英 脱离风尘,早得从良。”《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见一妓女某人,本係良家,甚为可悯,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 ——《漢語大詞典》
战伐(戰伐)zhàn fá
征战;战争。《史记·龟策列传》:“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蟣蝨。” 唐 杜甫 《阁夜》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四海平安絶士马,五穀丰登没战伐。”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当年随战伐,何日命干城。”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