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

吴泳宋代〕《上西平·送陈舍人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凤雏龙骨鹿门

凤雏(鳳雛)fèng chú
(1).幼凤。《洞冥记》:“ 方朔 再拜於帝前曰:‘臣东游 万林 之野,获九色凤雏。’”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成王 ﹞四年, 旃涂国 献凤雏。”
(2).比喻俊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 孔明 者,卧龙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刘备 访世事於 司马德操 。 德操 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 问为谁?曰:‘ 诸葛孔明 、 庞士元 也。’”《晋书·陆云传》:“幼时, 吴 尚书 广陵 閔鸿 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井上有李》:“黄泉不免惭蚯蚓,竹实应堪比凤雏。”
(3).古曲名。即《凤将雏》。 南朝 梁 何思澄 《拟古》诗:“妾有《凤雏曲》,非为《陌上桑》。” 北周 庾信 《有喜致醉》诗:“兀然已復醉,摇头歌《凤雏》。”《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有《吴声四时歌》《雅歌》《上林》《凤雏》《平折》《命啸》等曲,其声与辞皆讹失。十不传其一二。”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龙骨(龍骨)lóng gǔ
(1).龙的骨骼。实际是古代某些动物的化石。中药上用做强壮剂。《史记·河渠书》:“穿渠得龙骨,故名曰 龙首渠 。”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云逐鱼鳞起,渠从龙骨开。”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汉惠帝 七年夏,雷震南山,林木皆自火,燃至根,其地悉皆燋黄,后其雨迅过,人就其间得龙骨一具。”
(2).喻瘦劲的枝干。 唐 先汪 《题安乐山》诗:“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 宋 王禹偁 《送筇杖与刘湛然道士》诗:“有客遗竹杖,九节共一枝。鹤脛老更长,龙骨乾且奇。”
(3).枣的别名。枣树瘦劲,故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枣曰羊角、鸡心、龙骨。《地名志》:‘ 河中府 贡龙骨枣。’”按,《新唐书·地理志三》:“土贡:龙骨枣,凤栖梨。”
(4).见“ 龙骨车 ”。
(5).船只、飞机、建筑物等像脊椎和肋骨那样的支撑和承重结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説这样子不对,照他的龙骨,恐怕走不动;照他的舵,怕转不过头来。”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那些造船工匠在太阳下安置一只小船的龙骨。”
(6).喻指主干,主心骨。《花城》1981年第4期:“那些群众的带头人,祖国的擎天柱,民族精华,党的‘龙骨’!”
(7).石砌的堤岸。 唐 李贺 《同沉驸马赋得御沟水》诗:“遶隄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王琦 汇解:“龙骨,似指沟边砌石。”
(8).禽类的胸骨。也称龙骨突起。
(9).腕骨的俗称。旧称高骨、锐骨或踝骨。《医宗金鉴·四肢部·腕骨》:“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节也,一名壅骨,俗名虎骨……其外侧之骨名高骨,一名鋭骨,亦名踝骨,俗名龙骨,以其能宛屈上下,故名曰腕。”
(10).指骏马。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七:“自从拣为真龙骨,别置东头小马房。” 元 萨都剌 《题画马图》诗:“ 汉水 扬波洗龙骨,房星堕地天马出。”  ——《漢語大詞典》
朽 xiǔ《國語辭典》

朽 [ xiǔ ]

  1. 腐爛、敗壞。如:「朽壞」。宋·蘇軾〈淮陰侯廟記〉:「將軍則與草木同朽,麋鹿俱死。」
  2. 磨滅。如:「永垂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雖久不廢, 此之謂不朽。」
  1. 敗壞的。如:「衰朽」。《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2. 衰老。如:「老朽」、「年朽齒落」。《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真傳》:「臣雖朽邁,敢忘往言?」唐·李賀〈贈陳商〉詩:「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
  1. 泛指腐敗的東西。《晉書·卷七○·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蛟 jiāo《國語辭典》

蛟 [ jiāo ]

  1. 传说中能发洪水,像龙一类的动物。汉·王充《论衡·龙虚》:「蛟则龙之类也,蛟龙见而云雨至,云雨至则雷电击。」也称为「蛟龙」。
渚 zhǔ《國語辭典》

渚 [ zhǔ ]

  1. 小洲,水中的小陆地。《诗经·召南·江有汜》:「江有渚。」唐·王勃〈滕王阁序〉:「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暗 àn《國語辭典》

暗 [ àn ]

  1. 不明亮的、光线不足的、黑夜的。如:「暗房」、「阴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宋·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2. 幽深、阴翳。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昏昧、不明事理。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暗」。
  4. 不让人知道的、不公开的。如:「暗号」、「明人不做暗事。」
  5. 无光泽的。宋·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 默不作声的、隐密的。如:「暗杀」、「暗示」、「暗渡陈仓」。唐·韩偓〈无题〉诗:「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宠固君心,暗中包藏计狡。」
  1. 不光明。如:「弃暗投明」。
  2. 姓。如元代有暗伯。
  1. 光线变得不明亮。如:「天色已渐渐暗了。」
鹿门(鹿門)lù mén
(1).古城门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 杜预 注:“ 鲁 南城东门。”
(2). 鹿门山 之省称。在 湖北省 襄阳县 。 后汉 庞德公 携妻子登 鹿门山 ,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唐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 鹿门 期。” 明 杨慎 《霞邱归引》:“ 鹿门 栖隐处,行与 老庞 邻。”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 鹿门 携妻子,休俟 临卭 致骑从。”  ——《漢語大詞典》
幽 yōu《國語辭典》

幽 [ yōu ]

  1. 隐微的。《史记·卷二四·乐书》:「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
  2. 深远的。如:「幽远」。《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唐·韩偓〈春闷〉诗:「相思不相信,幽恨更谁知。」
  3. 僻静的。如:「幽静」。《文选·张华·情诗二首之一》:「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4. 清新、雅致的。如:「幽雅」、「清幽」。《老残游记·第八回》:「上去有块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著月色,异常幽秀。」
  5. 昏暗不明的。如:「幽暗」。《商君书·禁使》:「今夫幽夜,山陵之大,而离娄不见。」《西游记·第六七回》:「黑云漠漠遮星汉,灯火无光遍地幽。」
  6. 退隐的。如:「幽居」。晋·陶渊明〈命子诗〉:「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1. 囚禁。如:「幽禁」。《荀子·王霸》:「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
  1. 鬼神。《北史·卷二五·尉元传》:「夫至孝通灵,至顺感幽。」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2. 参见「幽冥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