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蓬池上,孤韵竹林才。

李夔唐代〕《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

阮籍蓬池上,孤韵竹林才。巨源从吏道,正拥使车来。
相逢且交臂,相命且衔杯。醉后长歌毕,馀声绕吹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蓬池孤韵竹林

阮 ruǎn《國語辭典》

阮 [ ruǎn ]

  1. 乐器名。一种弹拨乐器。参见「阮咸 」条。
  2. 国名。为殷商时的小国,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甘肃省泾川县东南。后为周文王所灭。
  3. 姓。如晋代有阮籍。
籍 jí《國語辭典》

籍 [ jí ]

  1. 书本。如:「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2.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如:「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3. 籍贯。如:「本籍」、「原籍」、「祖籍」。
  4.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如:「国籍」、「会籍」、「党籍」。
  5. 姓。如汉代有籍福。
蓬池 péng chí
(1).古泽薮名。即 逢泽 。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 战国 魏 地,本 逢忌 之薮。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二:“徘徊 蓬池 上,还顾望 大梁 。” 唐 韦应物 《大梁亭会李四栖梧作》诗:“至今 蓬池 上,远集八方宾。” 明 何景明 《黄河篇》:“ 蓬池 已在 梁园 里,啸歌緑水洪波起。”
(2).即 蓬莱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大明宫 蓬莱殿 附近。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荷静 蓬池 鱠,冰寒 郢水 醪。”原注:“每学士初上赐食,皆是 蓬莱池 鱼鱠。” 明 李东阳 《镜川杨淑人寿》诗:“门临 杜曲 天相接,膾出 蓬池 手自调。”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孤韵(孤韻)gū yùn
(1).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耸孤韵以风迈,騫逸气以烟翔。”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鐘罄鸣环珂。”
(2).指单调或单一的音律。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僧灵澈》:“ 刘梦得 曰:‘诗僧多出 江 右, 灵一 导其源, 护国 袭之, 清江 扬其波, 法振 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音之乐。’”  ——《漢語大詞典》
竹林 zhú lín
(1).竹子丛生处。《山海经·大荒北经》:“﹝ 附禺之山 ﹞丘南, 帝俊 竹林在焉,大可为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观众树之塕薆兮,览竹林之榛榛。” 宋 曾巩 《思政堂记》:“平畦浅槛,桂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 清 吴肃公 《江氏双节妇诗》:“翩翩两黄鵠,飞飞共竹林。” 沈从文 《边城》十八:“只见黄狗从山上竹林里跑来,知道 翠翠 上山了。”
(2).“ 竹林七贤 ”的省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然 子夏 无亏於名儒, 濬冲 不尘乎竹林者,名崇而讥减也。” 子夏 , 孔光 字; 濬冲 , 王戎 字。 宋 苏轼 《和拟古》之二:“酒尽君可起,我歌已三终,由来竹林人,不数 涛 ( 山涛 )与 戎 ( 王戎 )。” 清 祝洵文 《夜集汤仁侯宅赠王元倩》诗:“怀旧竹林餘 向秀 , 山阳 邻笛意凄然。”
(3).鸟名。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通称》引 宋 蔡絛 《西清诗话》:“ 崇寧 间有贡士自 同谷 来,笼一禽,大如雀,色青,善鸣,曰竹林鸟也。”  ——《漢語大詞典》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1.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2.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3.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4.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5. 姓。如明代有才宽。
  1.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2.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3.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