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李商隐唐代〕《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新人桥上春衫江边侧帽

新人 xīn rén
(1).新娶的妻子,对先前的妻子而言。《玉台新咏·〈古诗〉之一》:“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唐 杜甫 《佳人》诗:“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2).指新得的姬妾。《韩非子·内储说下》:“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於寡人。”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有同伴携妾回者,曰 徐秀峰 ,余之表妹婿也,艷称新人之美。”
(3).新嫁的丈夫,对先前的丈夫而言。 汉 蔡琰 《悲愤诗》:“託命於新人,竭心自勗厉。”
(4).新娘。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请新人出厅行礼。”《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船二隻,一隻坐新人,一隻媒人共新郎同坐。”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中州 某姓娶妇,闹房时,有脱新人履以为笑謔者,壻家但付一笑。” 许杰 《大白纸》十四:“那是他兄弟的新人的亲属是无疑的了。”
(5).兼指新郎新娘。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白首完婚》:“合卺之夕,两新人傴僂成礼。”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鸞交凤友,天长地久。一对新人,百年佳耦。” 赵树理 《登记·谁该检讨》:“会开了,新人就了位,不知哪个孩子从外边学来的新调皮,要新媳妇报告恋爱经过。”
(6).新出现的人物。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一段:“他刚从 中国 来,在她眼里,这就变成个完全不同的新人,好像满身都是新东西。”
(7).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革命不断前进,事业不断发展,新人不断涌现,工人群众队伍不断巩固扩大。”《光明日报》1986.7.1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理想教育是重要的。”
(8).指有所创新的人物。 巴金 《关于〈父与子〉》:“一百多年前出现的新人 巴扎罗夫 早已归于尘土,可是小说中新旧两代的斗争仍然强烈地打动我的心。”
(9).人类学名词。“古人”阶段以后的人类。包括从更新世晚期的化石人类克罗马努人直到现代的人类。生存时期已约十万年。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生活在这些地区的新人,在体质形态上已逐渐消失了猿人遗留下来的原始性,而成为现代人。”  ——《漢語大詞典》
桥上(桥上)
唐 岑参 升仙桥 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
唐 卢纶 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 野果垂桥上,高泉落水中。
唐 白居易 引泉 竟夕舟中坐,有时桥上眠。
唐 王建 早发汾南 桥上车马发,桥南烟树开。  ——《骈字类编》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1.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2.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3.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4.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1.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2.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1.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1.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2.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3.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1.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1.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2.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3.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4.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5.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1.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2.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3.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1.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2.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3.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4.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1.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1.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2. 受。如:「著风」、「著凉」。
  3. 发生。如:「著急」、「著慌」。
  1.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春衫
南北朝 贺彻 采桑 度水春衫绿,映日晚妆红。
南北朝 庾信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八 落花承舞席,春衫拭酒杯。
唐 岑参 送魏四落第还乡 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
唐 韩愈 芍药歌 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比并。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怀八首 其一 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
唐 李商隐 拟沈下贤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著宽。
唐 段成式 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 其三 郁金种得花茸细,添入春衫领里香。
唐 陆龟蒙 洞房怨 春衫将别泪,一夜两难裁。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其六 恰值小娥初学舞,拟偷金缕押春衫。  ——《骈字类编》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1. 过时的,与“”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主 zhǔ《國語辭典》

主 [ zhǔ ]

  1. 宾客或奴仆的相对词。如:「宾主」、「主仆」。
  2. 帝王。如:「君主」。《礼记·曲礼下》:「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唐·杜甫〈入衡州〉诗:「报主身已老,入朝病见妨。」
  3. 领导者。如:「教主」、「一家之主」。《诗经·周颂·载殳》:「侯主侯伯,侯亚侯旅。」汉·毛亨·传:「主,家长也。」
  4. 当事人。如:「苦主」、「失主」。
  5. 有物权或事权的人。如:「债主」、「地主」、「物归原主」。
  6. 牌位。如:「木主」、「神主」。《周礼·春官·司巫》:「祭祀则共匰主。」
  7. 教徒称呼其所信仰的神为「主」。
  8. 事物的根本。《易经·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9. 公主的简称。《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聊斋志异·卷九·云萝公主》:「驸马当是俗间高手,主仅能让六子。」
  1. 负责、主持。如:「主讲」、「主办」。
  2. 掌管、统治。《孟子·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唐·韩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3. 赞同。如:「主战」、「主和」。《国语·周语中》:「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4. 持守。《论语·学而》:「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文选·宋玉·招魂》:「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5. 预示。《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
  1. 主要的。如:「主将」、「主帅」。
  2. 自己的。如:「主观」、「主见」。
江边(江边)
唐 李嘉祐 伤吴中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侧帽(側帽)cè mào
斜戴帽子。《周书·独孤信传》:“在 秦州 ,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 信 而侧帽焉。”后以谓洒脱不羁的装束。 宋 陈师道 《南乡子》词:“侧帽独行斜照里,颼颼,卷地风前更掉头。” 刘国钧 《并游侠行》:“疲驴侧帽傲王侯,万金三却权门聘。”  ——《漢語大詞典》
檐 yán《國語辭典》

檐 [ yán ]

  1. 同「簷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