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去时通水路,

姚合唐代〕《送饶州张使君

鄱阳胜事闻难比,千里连连是稻畦。山寺去时通水路,
郡图开处是诗题。化行应免农人困,庭静惟多野鹤栖。
饮罢春明门外别,萧条驿路夕阳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山寺去时通水

山寺 shān sì
山中寺院。 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唐 韦应物 《游灵岩寺》诗:“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 元 何中 《南居寺》诗:“峰峰看不足,山寺已鸣鐘。”  ——《漢語大詞典》
去时 qù shí
结束。例如:三月来时如猛狮,去时如羊羔。  ——《漢語大詞典》
通水 tōng shuǐ
(1).疏通水道。 宋 苏轼 《策断三》:“而 闔庐 、 夫差 又逞其无厌之求,开沟通水,与 齐 晋 争强。” 宋 苏辙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诗:“累石作臺秋蘚上,凿 汧 通水细渠清。”
(2).引水系统开始供水。《光明日报》1989.11.26:“引 黄 济 青 工程正式建成通水。”
(3).谓做内应,通敌。 吴天 《丝场泪》第十章:“刚才你说回来叫他去庵堂,原来是通水叫他跑了,快把人交出来。”《小说月报》1981年第7期:“这一手被看破了,一个牛高马大的渔民,在他脖颈上劈了一掌,怒喊道:‘你通水!’”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1.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3.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4.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5.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6.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7.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