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秋晚见孤芳,华发萧骚易感伤。
天涯秋晚见孤芳,华发萧骚易感伤。
对酒未尝忘北海,因诗惟恐瘦东阳。
古心翻得风霜白,冷艳宁随草木黄。
惟屈可餐陶可采,蝶蜂争得识寒香。
对酒未尝忘北海,因诗惟恐瘦东阳。
古心翻得风霜白,冷艳宁随草木黄。
惟屈可餐陶可采,蝶蜂争得识寒香。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天涯 tiān yá
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餘里,各在天一涯”。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维桑与梓,翻若天涯。”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冰心 《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漢語大詞典》
秋晚 qiū wǎn
(1).深秋。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 上阳 秋晚萧萧雨, 洛水 寒来夜夜声。” 宋 蔡襄 《慈竹赋》:“借如秋晚霜重兮,万木零零而僵悴。 陇 榆尽兮塞月高,堤枫丹兮 楚 江紫。”
(2).秋日傍晚。 唐 鲍溶 《晚山蝉》诗:“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 ——《漢語大詞典》
(2).秋日傍晚。 唐 鲍溶 《晚山蝉》诗:“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孤芳 gū fāng
(1).独秀的香花。常比喻高洁绝俗的品格。 南朝 梁 沈约 《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贞操与日月俱悬,孤芳随山壑共远。” 唐 韩愈 《孟生诗》:“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 于右任 《度陇杂诗》之四:“幽艷居丘壑,孤芳欣有托。”
(2).指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 惜抱 自守孤芳,以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一闕。” ——《漢語大詞典》
(2).指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 惜抱 自守孤芳,以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一闕。” ——《漢語大詞典》
华发(華髮)huá fà
(1).花白头发。《墨子·修身》:“华髮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宋 苏轼 《次韵韶守狄大夫》之一:“华髮萧萧老 遂良 ,一身萍掛海中央。” 清 周亮工 《次施尚白韵与陈伯玑》:“谁谓故人来,相顾无华髮。”
(2).指年老;老年人。《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伏维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 李贤 注:“华髮,白首也。”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封昆季》诗:“晚途值 子玉 ,华髮同衰荣。” ——《漢語大詞典》
(2).指年老;老年人。《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伏维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 李贤 注:“华髮,白首也。”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封昆季》诗:“晚途值 子玉 ,华髮同衰荣。” ——《漢語大詞典》
萧骚(蕭騷)xiāo sāo
(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五代 齐己 《小松》诗:“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宋 欧阳修 《呈元珍表臣》诗:“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 郭沫若 《长春集·遍地皆诗写不赢》诗:“树叶萧骚作响,微风吹送清香。”
(2).萧条凄凉。 唐 祖咏 《晚泊金陵水亭》诗:“ 江 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清 西泠酒民 《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
(3).稀疏。 宋 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争妍,六桥艷阳还若昔,双鬢萧骚不似前。” 清 吴伟业 《翠峰寺遇友》诗:“不堪从置酒,白髮自萧骚。”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凄凉。 唐 祖咏 《晚泊金陵水亭》诗:“ 江 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清 西泠酒民 《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
(3).稀疏。 宋 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争妍,六桥艷阳还若昔,双鬢萧骚不似前。” 清 吴伟业 《翠峰寺遇友》诗:“不堪从置酒,白髮自萧骚。” ——《漢語大詞典》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形-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感伤(感傷)gǎn shāng
(1).有所感触而悲伤。《诗·陈风·泽陂序》:“言 灵公 君臣淫其国,男女相悦,忧心感伤焉。”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感伤道:‘这两个老人家就穷苦到这个地步!’” 茅盾 《〈呼兰河传〉序》:“今年四月,第二次到 香港 ,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
(2).感染疾病。 汉 王充 《论衡·气寿》:“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
(3).触犯,损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大王勋业已盛,四方无事,唯宜修政养民,顺时蒐狩,何必盛夏驱逐,感伤和气。”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下则众口怨谤,感伤和气。” ——《漢語大詞典》
(2).感染疾病。 汉 王充 《论衡·气寿》:“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
(3).触犯,损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大王勋业已盛,四方无事,唯宜修政养民,顺时蒐狩,何必盛夏驱逐,感伤和气。”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下则众口怨谤,感伤和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